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发布 2020-09-29 09:28:28 阅读 3704

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

庙子镇七庄小学。

牟同孟。第八单元平均数单元教案。

一、 教材分析: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单元教材安排了平均数。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分段整理的方法,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分段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通过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能正确计算平均数。

2、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用复式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时安排:

1、信息窗1平均数2

2、信息窗2分段统计2

第八单元平均数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信息窗1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较复杂的平均数。

2.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统计中的用处。

教学过程:一、 情境激趣,谈话引入。

1.课前**一段篮球比赛。

2.谈话:刚才大家欣赏了篮球比赛的精彩片段。

我想问问大家:作为篮球队员长得怎样在比赛中最占优势呢?(生答)看来身高对篮球队员很重要。

这里有个小裁判统计了红、蓝两队队员的身高情况,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窗1)

二、层层引诱,学习新知。

〈一〉计算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1.请大家仔细观察信息窗,你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呢?

( 学生自由说)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一下子提出这么多问题。看到两队队员的身高情况,你们最想解决哪个问题?(课件出示: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

3.接下来咱们就来比较一下红蓝两队的身高情况。(板书:比较身高)

师:那么,我们怎样比较才知道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呢?

学生自由回答)

引出平均数(板书:求平均数)

4.小组合作,计算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先听好老师的要求:各组成员先互相讨论一下你们组的计算方法。再明确分工,小组成员中有汇报数据的、有用计算器计算的、有在练习本上书写算式的、有在一旁监督的。

大家一起计算出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即对又快。完后“坐端正”向老师示意。可以吗?

)5.小组分工合作,师巡视指导。

6.全班交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a.师:现在咱们比赛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出色?哪个小组的成员来说说你们的计算方法?(指名回答第一种方法)课件演示。逐步分析。

指名回答第二种方法) 分析演示。

b.小结:这节课咱们所求的平均数跟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指生回答)意在引出以前的平均数是几个数据的平均数,今天所学的是许多数据的平均数。(板书:复杂)

c.总结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指生总结)

板书:1.求出总数,知道份数。

2.总数 ÷ 份数=平均数。

二〉.计算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1.分组比赛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1.2组用第一种方法计算,3.4组用第二种方法计算。)

2.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p99页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三〉.共同比较红蓝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课件出示: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 )cm.

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 )cm.

( )队的身高占优势。

四〉小结。学会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以后,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统计问题。

三、巩固与应用。

1.同桌合作计算本班的平均年龄。

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自主练习第一题。

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

五.课外延伸。

课下大家统计一下你们班学生的身高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

教学反思:首先,先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出示学生解题中可能会有的各种情况供其选择,以引起学生的争议,展开深入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

第二课时信息窗2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事例,学会复式分段统计的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作出分析与判断。

2、 在实际探索活动中,体会分段复式统计在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时的作用。

3、 结合现实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 活动一———创设情景:

1、 师:同学们,为了进一步选拔纵跳运动员,小教练对红、蓝两个篮球队的队员的各项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搜集了两个队队员纵跳的成绩。(出示两队的成绩)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 学生观察情景图,比较两队纵跳的成绩。并提出问题。

3、 学生发言。(师此时要关注学生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 活动二———探索新知:

1、 新知引入。师:根据大家的发言同学们只要是想知道哪个队的弹跳力好,那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两个队的弹跳力好呢?

学生独立思考,发言。

可能会出现的方法:计算每队的总成绩;计算每队的平均成绩;将数据整理一下,数一数各队挑45厘米的有几个,跳46厘米的有几个……)

1、 比较辨别。师:为了清楚地看出各队队员弹跳成绩的分布情况,你认为用什么办法比较好?

学生讨论,交流。师最后小结:用统计的方法整理数据更科学。

2、 新知学习。为了便于大家的整理,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单式、复式、复式分段)请你们小组商量一下,选择一种统计表将各队的成绩整理一下。

小组讨论,整理,交流。

师有目的的让不同整理形式的小组分别进行交流)

3、引导小结。

师:对各小组的整理情况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言,发现复式分段统计表的特点。

4、 统一答案。

师:从复式分段统计表中你认为哪个队的弹跳力好呢?为什么?

学生发言,师小结这种统计表就是复式分段统计表。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

三、活动三———巩固应用。

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第一题。

此题是利用复式分段统计的知识研究城市污染的情况的练习题,练习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数据独立地完成统计表,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对复式分段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哪种空气状况的城市数多,并能结合自己家乡的空气质量状况,发表自己的感想与建议。

2、师引导学习练习题第二题。

此题是利用复式分段统计表分析学生体育活动成绩的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自己根据数据独立地整理,填表,然后,师组织学生观察**,交流自己的看法,分析比较这班男女学生仰卧起坐的情况。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段统计的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课后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依照他们积累的经验解决问题,是新课程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不要怕学生出错,因为谁都可能出错,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平均数。一 教学内容 平均数p90 p92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 移多补少 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2 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三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 一 基本说明 1 模块 小学数学 2 年级 小学四年级下册 3 所用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所属的章节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5 学时数 40分钟 二 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 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数学广角 这个单元的一节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东大街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主备人 兰喜萍参备人 马荣喜刘艳马晓燕审查人 马晓燕。第八单元第 29 课。东大街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主备人 兰喜萍参备人 马荣喜刘艳马晓燕审查人 马晓燕。第八单元第 30课。东大街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主备人 兰喜萍参备人 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