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发布 2020-09-29 23:10:28 阅读 6928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数学

2、年级:小学四年级下册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5、学时数: 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个单元的一节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教学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和数学学习方法,并且植树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应该能在合作**中找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经历思考、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能够举一反三。此外,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比较直观,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的方法帮助理解,初步渗透集合对应的思想,并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决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画线段图中,需要学生利用“比例尺”的知识画草图,这就会给学生的画线段图造成一定的麻烦。在画图这一过程,教师要加以提示和指导。

3、设计理念:

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引进生活中的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接触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的数学化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从中获得观察、动手、分析、概括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总之,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4、教学目标:

a、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在自主**的过程中,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让学生体验“化难为易、一一对应”等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c、在解题中学生能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意识和解题能力。

三、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猜想—验证—画图—化难为易—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两端都要种:棵数=间隔数+1

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以大家都熟悉的座位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的知识。二、以马路一边(两端都栽)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时 数学广角一 导学案。主备人仇红英。学习内容 课本第117页例1第118页 做一做 学习目标。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3.渗透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自己借助图形解决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试卷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八单元学习评价试卷 b 一 在下面的图形上,间隔相等的种上树,请你按照要求画一画。每棵树用一个小圆点表示 1 种6棵树 2 种8棵树。3 种8棵树 二 先画一画,再解答下面各题。1 在相距100米的两楼之间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共栽了多少棵树?2 阜城门桥的两边从一头起,每隔50米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试卷

小学数学第8册第8单元学习评价试卷 2 一 在下面的图形上,间隔相等的种上树,请你按照要求画一画。每棵树用一个小圆点表示 1 种6棵树 2 种8棵树。3 种8棵树 二 先画一画,再解答下面各题。1 在相距100米的两楼之间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共栽了多少棵树?2 阜城门桥的两边从一头起,每隔50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