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教材第48~52页)
1.通过复习,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对这一部分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归纳。
2.通过复习,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加法、小数减法和小数乘法。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并能正确分类。
难点: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课件。
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师:你们还记得第一单元我们学的知识吗?
学生:小数的意义。
教师:什么样的数是小数呢?
学生:把“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0页第1题。
教师: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哪些知识点吗?
学生1:小数的计数单位。
学生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学生3: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学生4:教师:怎么看小数是几位小数?
学生:小数部分有几位数字就是几位小数。
教师:你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吗?
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就看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教师:这章你还学到了什么?
学生:小数的加减法。
教师: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竖式计算时,先把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教师:通过刚才的小数计算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1:要去掉积的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2:整数减小数,可以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再减。
学生3: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可以在被减数末尾添“0”再减。
二、认识图形。
1.回顾学过的知识。
教师:在第二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部讨论)
学生1:我们认识了一些新图形,了解了它们的特征,例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学生2:我还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而且这些特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3:我们还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4:通过实验,我们还知道了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师生小结。
教师:把同学们说过的知识整理如下:
三、小数乘法。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第三单元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各题的计算。
教师:在计算小数乘法的时候,也需要小数点对齐吗?请你做题后,再说明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计算方法上,小数乘法和整数是相同的,但要注意的是积的小数位数由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四、我的成长足迹。
教师: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你都收获了什么?或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1:我知道了小数的意义,还学会了计算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法。我能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了。
学生2:通过画图的方法可以帮助我理解。
学生3:我印象最深的数学活动是撕下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出了一个平角。
设计意图: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较系统的回顾,再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整理与复习。
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认识图形。
三、小数乘法。
本节课的复习不但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也让学生感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敢于质疑,有初步的自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设计教学过程需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a类。1.填空。
1)0.9+0.9+0.9+0.9用乘法算式表示为( )
2)根据38×18=684,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3)把2.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写作( )这个数就( )到原来的( )倍。
4)有一个数,把它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然后再向左移动一位是0.56,这个数原来是( )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2)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
3)所有的小数都比整数小。 (
4)一个数与0.2的积一定大于这个数。 (
5)两个乘数的乘积一定比第一个乘数大。 (
考查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小数乘法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等;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b类。
1.求下面图形中∠a的度数。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0.4×7.9×25 2.
5×(40+4)
考查知识点:小数混合运算;能力要求:会计算小数的混合运算,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
3)20.3 扩大 10 (4)0.056
b类:1.∠a=150°-30°-90°=60° ∠a=180°-35°-120°=25°
教材习题。第50页巩固应用。
5.(1)287.74-262.65=25.09(分)
2)187.09 198.19 198.19-187.09=11.1(分) 11.1<25.09
25.09-11.1=13.99(分)
三轮自选动作后,两名运动员成绩的差距缩小了,在剩下的比赛中,乙运动员至少要比甲运动员多13.99分才有可能获得冠军。
10.24.5×(2×2+1)=122.5(元).略。
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 整理与复习 数学教案。网上有许多现成的教案资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寻找利用,不过最精良的资源往往是收费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四年级下册 整理与复习 数学教案,仅供大家参考!教学目标。1 经历回顾前面学习知识的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2 通过整理与复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13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2019秋
第二学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两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整理与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商不变性质,熟练应用商不变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时重点。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 第111页的内容 三维目标。1 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掌握直线 射线 角以及平等和相交等有关的基础知识。2 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力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3 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掌握直线 射线 角以及平等和相交等有关的基础知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