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后

发布 2020-09-25 05:05:28 阅读 1509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由生活经验到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会用测量工具测量水杯的容量,能读出包装盒上的液体容量。

3.积极参与比较、测量等实践活动,体会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三、教学准备:课件、水杯、烧杯、量筒、量杯学生搜集的包装袋。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个水杯(出示课件),请你说一说哪个杯子盛水最多,那个杯子盛水最少?

生:第二个杯子盛水最多,第三个杯子盛水最少。

师: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三个水杯哪个盛水最多,那个盛水最少。下面两个水杯哪个盛水多呢?(出示课件)你有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

新授:1.实验,理解容量的概念。

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出示课件)

生:一样多。 左边的……

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两个杯子放在一起比一比。

生2: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3: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饮料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饮料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3.实际操作。

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的工具。(出示量筒和量杯(让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发现了什么?)

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板书:升和毫升)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饮料所在的刻度。

练一练:1.怎样使两个瓶子里的水一样多?

分小组进行。(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量杯或者量筒,准确量出同样多的水。

生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然后分别倒进水,使两个杯子液面高度相同。

2.让学生大声读出包装袋上的容量。

3.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出示课件)

4.先请一位学生读题。

生:找四个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分别测量它们的容量。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哪个杯子容量小。(课件展示)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作业布置:

测量自己家四件容器的容量。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升与毫升的进率。

一、教学目标。

.经历小组合作实验、交流等探索“升”和“毫升”之间关系的过程。

2.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教学重点:掌握升与毫升的进率。

教学难点:掌握升与毫升的进率换算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量筒、量杯水槽。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升和毫升,分别用用字母“(l)“和”( ml)“表示。

探索新知:那升和毫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大家看我的左手拿的是100毫升的量筒,右手拿的是1000毫升的量杯,大家猜一猜,用我这个量筒装入100毫升的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几次能够倒满这个量杯呢?

(学生猜10次)

大家猜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作个小实验。

师:在实验之前,我讲一下实验要求(出示课件)

1)看清楚量筒的刻度。

2)每次装入量筒的是100毫升而不是装满量筒,从水槽中取水。

3)记录倒入的次数和每次倒后量杯中的毫升数。

4)小心不要打碎仪器也不要伤到自己。

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找各小组报一下倒的次数。

生:我们10次。

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

1.倒了10次但是量杯中水不够 1000毫升。

2.倒了10次量杯中的水超出1000毫升。

3.1 升 =(毫升 . 5升 =(毫升

4000毫升=( 升 8000毫升=( 升。

巩固练习:1.一袋酱油一瓶酱油

250ml 每袋1元1000ml 每瓶3.6元。

(1)1瓶酱油和几袋酱油同样多?

2)哪种酱油便宜?便宜多少钱?

2.1瓶洗衣液有750毫升,4瓶洗衣液有多少升?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瓶饮料2( )1小瓶药水10( )

一桶水18( )一瓶牛奶150( )

六、作业布置:

和家长一起测量1升水有多重。

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学习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

2.了解列表法,会口算简单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3.在自主计算、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体验算法多样化。

二、教学重点:用整十数去除几。

十、几百数的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准备:课件、直尺。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出示情境图,通过谈话引出往灾区送大米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例题:要往灾区运送250袋大米,每辆卡车能装50袋。需要几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自主探索。1.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自主探索。

师:请同学们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2.交流个性化的算法,重点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口算。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自由发表不同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代表性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

学生回答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口算,和其他的口算方法,没有人回答列表法。

生:250÷50=5(辆)

我这样想:5个50是250,所以250÷50=5

师:我发现很多同学的想法和他的想法一样,那谁再来说说这种算法呢?

生回答时,师板书:

所以250÷50=5

师:同学们这种算法非常好,又快又准确,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算法的呢?

生:根据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想到的。

生:根据乘法口诀想到的。

师:你们这种想法很巧妙。像这种除数是整十数的,我们可以利用口诀直接计算得数,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生2:想25÷5=5所以250÷50=5

师:你真棒,巧妙地利用了商不变的性质求商。

师:同学们想法都很正确。我们的好朋友聪聪是这样想的。

想1辆车运50袋,2辆车运150袋……5辆车运250袋。

师:像聪聪这样的想法,我们可以称为用列表法计算。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口算方法,老师这还有6道口算题,你们试着做一做吧!

巩固练习:

六、作业布置:

课后7页练一练题。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有余数)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估算和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计算结果。

三、教学准备:口算题卡。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国已成功的发**“神舟七号”飞船,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航天飞船,学校决定组织全校师生去参观航天博物馆。(出示文字和**)

博物馆规定,每批参观的人数不得超过60人。全校师生至少要分几批参观?

探索新知:1.明确题意。

师:你从这段话和**上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解决哪些数学问题?谁愿意给大家说说。(指名1-2人回答)

师:你是怎样理解“每批参观的人数不得超过60人”和“至少要分几批参观”的意思?

2.独立**。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至少要分几批参观呢?

师:刚才同学们估计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那你们能用竖式计算吗?我看好多同学忍不住自己试着开始算啦,好!那你们就试着算算吧!

3.小组讨论:商8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4.全班交流,写出算式和答语。

解决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即商8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的算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指名1人写到黑板上展示)

师:我们估算的要分9批,为什么计算的结果是8批呢?(指名1人回答)

师:对,就像这位学生说得剩下的43人还要再组一批。那你就说说怎样写答话吧。(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答: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

尝试应用 :

师:如果全校师生每70人分成一个组,那么最多够分成几个组呢?(学生独立思考,用竖式计算,然后再交流。)

师:那么,剩下的33人还够分成一个组的吗?为什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09 2010学年度上学期四年级数学科教案。主备人 蔡亚娥。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 写的方法,认识近视数及其作用。本单元安排了 数一数 人口普查 国土面积 近视数 几个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网络2014 08 03 22 31 30 标签 数学教材四年级人教版教案 当前6664家长 讨论 12教材说明。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分别读第 页上的两份统计表,读完后思考 讨论 它们分别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2 仔细观察横轴,其实教材已经给了我们暗示 图一横轴下的一月 二月。对着的是一根线,只能画 点 所以画折线统计图 图二横轴下的北京 南京。对着的是格子,可以画直条,所以画条形统计图。3 阅读 你知道吗?了解有关 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