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八单元

发布 2020-09-25 02:09:28 阅读 3257

珙泉中心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平均数。

主备教师: 李美施教教师:

教材分析。本单元安排的统计内容是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以及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结合统计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这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通过本单元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相应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体会条形统计图在现实中的价值。

统计知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人们需要通过数量的分析来评价事物的发展情况,并从中发现规律。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求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3.通过实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应的统计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4.能解释统计结果,同时根据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并能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重点 1.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计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能读懂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

难点 1.应用平均数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统计图中所反应的信息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平均数(一)

教学内容。知识点:平均数的求法。

教材第87~90页,例1,例2,课堂活动1,2,练习二十四1,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初步感知平均数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会正确求统计对象的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建立平均数概念,逐步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情感与态度:

渗透“移多补少”、“估算”等数学思想与方法,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整理相关信息,体会平均数的统计作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正确建立平均数概念,逐步感知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我们在元旦游园的时候,甲组和乙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掷圈比赛,它们的比赛结果如下。

甲组成绩乙组成绩。

出示教材第87页,例1的记录表。

2.教师质疑,两个组谁的成绩的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新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带来新的挑战,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新知:

教学教材第87页,例1。

教师:观察记录表您能获得什么信息?你能看出两个小组的比赛成绩,哪个更好?我们根据这些信息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把每组的成绩加起来,然后再比较。

人数不同,无法比较。

师生交流讨论,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对问题的分析,明确以往的知识已经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寻找新的思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1.初步感知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甲组的成绩加起来,再除以8;乙组的成绩加起来,再除以7。

师:这样做是在比两组的什么?

板书:平均数)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意,什么是平均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均数。谁能说一说比两组的平均数是什么意思?

引导说出:把甲组平均一下得到一个数,把乙组平均一下得到一个数?

师:那么平均是什么意思? (使每人投中的变得同样多。)

师:谁听懂这种方法了?

引导学生再次交流讨论。

把甲组平均一下让每人投中得同样多,把乙组也平均一下让每人投中得同样多或把甲组平均一下得到一个同样多的数代表甲组,把乙组平均一下得到一个同样多的数代表乙组。)

小结:是呀!把甲组平均一下得到同样多的那个数代表甲组,把乙组平均一下得到同样多的那个数代表乙组,那我们就可以比了,真是好办法!

设计意图: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渐渐感知“平均数”的含义,知道为什么“平均数”可以作为新的比较量,来解决问题。

2.平均数的求法。

1)师:那么,大家有办法知道甲队平均每人投中了几分?

出示甲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a.学生独立尝试。

b.交流反馈:

师:女生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a)移多补少。

把9分多的2分给5分,把8分多的1分给7分。这样就同样多了。课件演示)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了甲队平均每人投中7分。(课件还原)真能干!还有不同方法吗?

预设(b)列式计算。

8+7+9+6+8+7+5+6=56(分) 56÷8=7(分)

a.你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先算出一共投中了几分,再除以8。

b.为什么要除以7?

生汇报:平均分给8个人,这样每人看起来就同样多了。

c.结合**和例题图:要求平均每人投中几分,也就是相当于把甲队投中的分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人投中几分。”

小结:刚才,我们用移多补少和列式计算知道了甲队平均每人投中了7分。

2)乙队平均每人投中了几分?请你用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出示乙**)。

交流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a.你用的是移多补少的方法啊!好方法!(课件演示)

b.还有不同方法吗?你是用列式计算的方法得到了乙队平均每人投中8分。(课件呈现)

师:大家再求甲队和乙队平均每人投中几分,都用了列式计算的方法,在计算中,我们是怎么列式的呢?

小结:用一个组的总成绩除以这个组的人数,得到平均数。

设计意图:学生在已有经验中会首先想到“移多补少”,因为学生有这样的知识基础,但是列式计算的方法,才是求平均数的主要学习内容,如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这个环节的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多引导,让学生感悟求平均数的方法,借此先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

3.解决问题:现在你认为哪个组的成绩好呢?

小结:两组的水平都不错,但经过比较,总的来看,乙组的成绩更高些。

在概念理解中再次感知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和特征。

1.感知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我们知道甲组平均每人投中了7分(呈现平**),这7分是甲组实际每人都投中了7分么?那这7分表示的是什么?

整的一个甲组的。甲组投中的平均后得到的。)

师:这7分并不是指甲组实际每人都投中了7分,而是把甲组投中的平均后得到,这样的数,就叫做平均数。我们说7分就是甲组投中的平均数。这个数代表了是甲组的投中水平。

2.再次感知。

那么乙组的平均数是多少呢?8分(呈现平**)。乙组的7位同学实际投中的分数与平均数8分相比,你想说些什么呢?

3个9分比平均数多,两个8分与平均数同样多,一个7分和一个6分比平均数少。)

师:我们可以看出有的同学比平均数多,有的比平均数少,有的正好投到了平均数。

3.感知特征。

教学教材第88页,例2。

师: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商店一周销售额统计情况,也要用平均数,请看:(呈现“某商店一周销售额统计图”)

1)请你估一估,这一周平均每天的销售额是多少元?如果用这条线表示平均数,那么你认为放在哪个位置比较合适?(呈现平**可移动)

15万元、 17.5万元)

2)为什么不放在12.5万元这个位置?为什么不放在23万元这个位置?

多的要给少的,所以不到23万元;少的有多的给它,所以超过12.5万元。)

师:你们的意思是平均数肯定比最少的那个要多;比最多的那个要少,是吗?请大家算一算。

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一周平均每天的销售额是多少元?

23+15+15+12.5+15+17.5+21=119(万元)119÷7=17(万元)(呈现紫红的虚线)

师生小结:的确平均数是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含义,在统计学习中的本质特点。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89页,课堂活动1。

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独立尝试计算结果后,进行集体订正。

2.教材第89页,课堂活动2。

1)陈宁同学身高大于平均水深,游泳无危险。

2)水塘有的地方水深可能超过120cm,游泳有危险。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句话,你想说些什么?为什么有危险呢?

师:说得真好,看来,平均数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四)达标反馈。

1.教材第90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

2.教材第90页,练习二十四,第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平均数的哪些知识?走出课堂,愿同学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均数(二)

教学内容。知识点:平均数的求法。

教材第89~91页,例3,课堂活动1,2,练习二十四3,4,5,6,7。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理解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和直观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学会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难点:掌握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平均数(二)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二)**新知:

1.出示教材第89页,例3。

师:这是我收集到的某汽车厂上半年生产消防车的情况统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的是对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和应用。1 探索不封闭线路上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2 探索封闭路线上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3 综合应用。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由于这种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容易在生活中找...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单元

珙泉中心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主备教师 罗金琼施教教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小括号,能正确计算两步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单元4个例题分别代表了4...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六单元

珙泉中心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主备教师 汤祖彬施教教师 教材分析。本单元集中认识两种特殊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两种平面图形对学生来说,平行四边形并不陌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能辨认平行四边形并会用平行四边形拼图了,对于梯形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认识这另种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