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泉中心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主备教师:汤祖彬施教教师:
教材分析。本单元集中认识两种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两种平面图形对学生来说,平行四边形并不陌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能辨认平行四边形并会用平行四边形拼图了,对于梯形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认识这另种平面图形既能丰富学生平面图形的认知领域,又是进一步学习面积计算,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切实掌握本单元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在选材和编写上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选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单元在素材的选择上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中去抽象出平行四边形或提醒。
2.把观察与操作贯穿教材始终。
重视学生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观察来认识这两种图形,更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去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
3.注意给学生留下思考与探索的空间。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与编写上,一是注意按《标准》的要求把握好度;二是对一些几何关系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给学生留下思考与探索的空间,突出对问题的自主探索。
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
2.认识梯形和等腰梯形及其特征。
3.让学生经历有两个因素都在变化时找规律的方法的过程。
难点 1.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解决简单问题。
2.运用梯形的特征解决简单问题。
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材第70~72页,例1、例2,课堂活动1,练习十九3,4。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并运用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图中全面感知平行四边形现象,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情景中的存在。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
3.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了解它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
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
二)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1。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图中的这些物体**有平行四边形?
这些正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和学习的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物体的区分发现平行四边形,为接下来的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
二)**新知:
1.比一比。
将例1中的物体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师:像这些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2.量一量,填一填,说一说。
师:先给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编上号。每位同学都用直尺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用三角板量一量四个角,然后填表。
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交流,然后讨论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特点?作好记录。
全班汇报。你们组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特点?
师:几组同学的汇报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你们有吗?
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特征?
总结:(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3)四个内角的和是360
3.拉一拉。
师:拿出你们准备的长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对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边拉动,边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与原来的长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可以拉成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
师:说明平行四边形易变形。(板书:易变形)
4.画一画。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变)师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纸上。观察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相对的两条边互相平行……
抽生演示测量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师课件演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师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实践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各种基本特征,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新知。
三)巩固新知:
教材第71页,课堂活动1。
先理解题意,独立操作完成,小组内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内容。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材第71~72页,例3,议一议,课堂活动,练习十九1,2,5,6。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操作中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会正确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高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难点: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
2.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现象。
3.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联系生活现象解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新知:
1.出示教材第71页,例题3,看一看,画一画。
理解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各部分名称。
2.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总结画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4.小组讨论:怎么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高?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交流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
三)巩固新知:
教材第71页,课堂活动2。
教材第71页,课堂活动3。
先理解题意,独立操作完成,集体订正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梯形。
教学内容。知识点:梯形的特征。
教材第73~7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练习二十1,2,3,4,5,思考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感知梯形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梯形的一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梯形的过程,了解它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梯形现象,体会梯形在生活情景中的存在。。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梯形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例1。大坝、 梯子等实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你都发现了些什么图形?
汇报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中的梯形。
师: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梯形)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图,抽象出梯形的数学模型。为研究梯形特征做好准备。
二)**新知:
1.说一说。
教师课件演示:在屏幕上出示例1主题图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梯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梯形。
师:请同学们把口袋里的图形取出来,挑出你认为是梯形的图形。(口袋里只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师:这里面没有我们想要的梯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从这些图形里面(只剪一刀)变出梯形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你们是怎样做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汇报?(学生们交流剪的方法、感知梯形的特征)
从刚才的操作中你知道了梯形的哪些知识?
谁愿意说说梯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形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请各小组的同学检验一下你们剪出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的底叫上底,另一底叫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教师标出)
2.折一折,画一画。
将梯形折一折,使上底和下底重合,然后打开,观察折痕与上底和下底有什么关系?
师:你认为这条折痕是这个梯形的什么?
讨论:你能画出这个梯形的高吗,怎样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出示例题2,认一认。
说说这些是什么?
观察思考: 水渠的横断面与拦水坝的横断面都是梯形,他们有什么不同?
4.量一量。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设计意图:让学在动手中发现梯形的特征,并总结归纳梯形的特征。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74页,练习二十,第2题。
独立在书上操作,小组交流。
2.教材第74页,练习二十,第3题。
独立操作,小组交流。
3.教材第74页,练习二十,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操作,再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探索规律1
教学内容。知识点:简单周期现象。
教材第75~77页,例2,课堂活动2,练习二十一1,2,3,4。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位置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
学生通过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周期问题意义,掌握正确需寻找周期数的方法与解决周期问题的公式。
难点:如何使用总量除以周期,并区分是否有余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你能接着说下去吗?你有什么发现?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就叫周期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它们的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两位小数的墨汁2和减法,小数的加 减运算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单元主要内容有 1 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 小数的连加 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3 整数加法运算推广到小...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单元
珙泉中心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主备教师 罗金琼施教教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小括号,能正确计算两步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单元4个例题分别代表了4...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单元
珙泉中心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小数。主备教师 汤祖彬施教教师 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充。教材在加强小数与分数练习的同时结合涂方格,认识米 分米 厘米 毫米的关系等,让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时坟墓为10,100,1000 的分数。同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