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单元集体备课汇总

发布 2020-09-23 11:14:28 阅读 5380

第一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是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也掌握了一些**方法,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打下基础。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一、 教学目标:

1、 科学**: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进行观察。能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植物根茎的作用;能表达**过程和结果。

2、 注意保护所观察的植物,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珍爱生命,愿意合作交流,参与中长期科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3、 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根、茎的作用;通过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二、 知识脉络:

4.植物的茎5.花和果实。

**茎的作用。

了解茎内养料的运输问题研究花的构造、果实的特征、花和果实的关系。

第一单元单元训练。

一、我会填:

1.一棵完整的植物包括6部分。

2.像大树的脚,大树是靠它稳稳地站立在地上的。根主要依靠。

伸进土壤吸收 ,同时也把溶解在里面的也吸收了。

3.在叶的下表皮,有很多供气体出入的小孔,叫做 。

4.植物体内的水分吸收周围的热后,变成水蒸汽,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作用。

5.叶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一些,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还可以使空气 。

6.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制造的。

7. 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

8.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和有气孔进来的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同时释放出叶的这种作用叫做。

9.茎有运输和的作用等植物都是**茎。

二、当好小法官。

1.根就是植物埋在地下的部分,因此马铃薯就是根。(

2.我们平常吃的藕,就是长在地下的根。(

3.植物的根只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4.光合作用必须在阳光下进行。(

5.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全部是从土壤中来的。(

6.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内部构造,会发现叶中有很多绿色的颗粒,这些颗粒就是叶绿体。(

7.植物的茎都是圆柱形的。(

8.茎对植物只起到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9.有些植物的茎会生长在土壤里面。(

三、我来选一选。

1.不是植物的根。a.萝卜 b.大蒜 c.白薯。

2.是植物的根。 a.洋葱 b.姜 c.人参。

3.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储存

4.植物的蒸腾作用能 。

a.提高空气的湿度 b.降低空气湿度 c.提高空气温度

5.下列属于**茎的是 。a.藕 b.红薯 c.人参。

6. 的茎长得很肥大,并且能储存养分和水分。

a.玉米 b.牵牛花 c.芋头。

7.我们常吃的马铃薯,是植物的a.根 b.茎 c果实。

8.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现在已经知道的就有种。

a.60多万 b.30多万 c.90多万。

9.下列植物的根属于直根类的是 a.杨树 b.玉米 c.大葱。

9.下列植物的根属于须根类的是 a.柳树 b.芹菜 c.大蒜。

10.植物的根系多,吸收水分a.多 b.少。

四、科学与生活。

1.为什么一般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后的幼苗和花草为什么要遮阳?

答:因为移植的时候影响了根部的正常工作,植物会相对缺水。如果在大太阳天底下移植,很可能因为蒸腾作用正热烈地进行的关系,会损害植物的健康。

2.把幼嫩的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些汁液是从**来的?

3.用铁丝捆紧小树,会在铁丝周围形成瘤状物,如果长时间捆紧,小树会死亡,这是为什么?

答:在小树的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做筛管,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用铁丝捆紧小树,叶制造的养料就通不过去了,在捆紧处会形成瘤状物。

长时间捆紧,根部吸收的水分和养料也输送不上去,叶没有足够的水分蒸腾,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所以会死亡。

4.叶的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

5.画一画:画出茎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秋季星空》、《冬季星空》两课组成。主要让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活动,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活动,经历科学**的过程。本单元之前学生所经历的短期的**活动为本活动打下了一定的方法基础,之后的春、夏星空的观察活动是本单元活动的延续,这几课构成了系列性的、持续一年的观察活动,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历中长期**活动过程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秋季星空的代表星座;知道冬季星空的代表星座;能画出北斗七星及仙后座;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对星空进行观察,并会查阅资料、科学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知道在观察星座时,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在制定观察计划的过程中感知到交流与讨论可以产生新想法;能自主选择有关星空的问题进行研究;能用图画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

二、教学目标。

科学**。知道在观察星座时,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在制定观察计划的过程中感知到交流与讨论可以产生新想法;能自主选择有关星空的问题进行研究;能提出对星空进行**的大致思路,并能做出书面观察计划;能用图画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会观察、爱探索、体会学习活动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及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知道秋季星空的代表星座;知道冬季星空的代表星座;能画出北斗七星及仙后座;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对星空进行观察,并会查阅资料、科学整理资料。

三、知识脉络。

秋。第二单元单元训练。

一、填空。1、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分成许多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 ,全天共个星座。

2五颗亮星构成或形,好像一位美丽的坐在宝座上。

3、冬季星空,我发现的星座有。

4、我发现,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是。

5、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时,是季节;春季时,斗柄指向 。

二、判断。1、北斗七星包括北极星。(

2、利用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

3、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变的。(

4、仙后座在天顶时呈m形,在天边时呈w形。(

5、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猎户座在天空中排列的样子相同。(

6、民谚“三星正南,就要过年”,就是根据猎人腰带部位的三颗星在天空中位置移动情况来说的。(

7、星座变化说明宇宙中的天体都是运动变化的。(

三、选择。1、一天的不同时刻,猎户座在天空中的位置( )

a、自东向西逐渐移动 b、自西向东逐渐移动。

c、没有规律的快速移动 d、根本不移动。

2、在一天的不同时刻,仙后座在天空中的位置( )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b、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c、无规律运动 d、不会发生变化。

3、观察仙后座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利用仙后座可以找到( )

a、月球 b、北极星 c、北斗七星 d、织女星。

四、1、画出秋季北斗七星图。

2、画出利用北斗七星和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图。

第一单元单元连接。

学习辨认秋夜的星座,最好先从在东北方的银河中的仙后座开始。仙后座是一个可与北斗七星媲美的星座,有3颗二等星和2颗三等星构成一个明显的英文大写字母“w”的形状,开口朝向北极星,这是识别仙后座最主要的标志。仙后座也可以这样寻找:

把北斗七星的“天极”和北极星的连线向南延伸约相等的长度,即可到达银河“岸边”的仙后座。秋夜的其他星座都不如仙后座那么容易辨认。英仙座有一半浸于银河中,它很像一个人的右手握拳并张开姆指与食指的形状。

这个形状比较抽象,要记住它就得反复地观测。

第三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本单元作为学生认识材料的媒介,从学生熟悉的材料入手,借助这些常见材料,让学生**材料的各种性能,认识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认识到人类为了改善生活和环境,总在不断的改进材料的性能或发明新材料,材料的使用会给社会、环境带来积极的作用。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道不同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 科学知识:能判断物体是有不同材料组成的,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能根据这些性质给材料分类,能将材料的用途与特性相关联。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四年级科学集体备课

2 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 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 结构 功能 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3 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 数据 简笔画 气泡图 网状图...

集体备课四年级第四单元

unit4 where is lucy from?lesson 2 1 教学内容 句子 where are you from i m from china.2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 说 认 读句子并作出正确回答where are you from i m from china.2 能够初步感知课文内...

四年级集体备课

第一周。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内容 古诗词三首 主持人发言 今天我们进行开学前的第一次集体备课,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教研促发展,以合作求进步。下面我们结合教材进行 古诗词三首 的研讨,把自己好的经验与见解和大家分享一下,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省时高效的结果。整理人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