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要亲自走上讲台,有可能我本人也很难上出一堂很精彩的好课。不过,这几年搞学科教研工作,到县内县外各地各校听了许多各种类型的课,特别是担任了几次县级、市级政治、历史和地理这几个学科的优质课大赛的观摩和评委工作。听了这些的课,参加了些活动,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有了些许的感悟和体会,正好趁此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今年这一轮继续教育的主题是“评好课”,所以我今天主要也还是从评课这个角度来谈谈“如何上好一节课”。肯定有许多地方谈得不好、不妥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和不吝赐教。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第二,如何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应朝哪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
虽说一堂好课难以设定绝对的标准,但还有些基本的特征。参照有关专家的观点,结合自身的切身体会,我从下面五个方面来简单来谈谈“好课标准”的问题。
(一)好课实惠(扎实、有意义)——学生是否有积极变化。
我们评价一堂课是否是好课,是关注教师的教为主还是注重学生的学为主呢?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来评价课堂教学水平的。因而,“上你的课之前与上你的课之后学生是不是有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就成了衡量你的课是否称得上“好课”的重要尺度。
好课就应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这里学生的变化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知识的变化,表现在知识的量的累积;能力的变化,表现在能力水平的提升(思维的敏捷、深刻、缜密);情感的变化,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受到赏识的愉悦,战胜困难的快慰,收获成功的欣喜等),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强烈的要求);等等。
(二)好课高效(充实)——是否面向全体。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以说,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首先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益的多少,在整堂课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调研中有时看到有教师自己讲得很多,重点知识反反复复强调,看上去很累,但学生无所事事,甚至听烦听腻了,这样的课时低效的,不充实的,一定要避免。
其次,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对多少学生有效,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学生的能力高低、智力水平的差异的客观存在无需多说。
如何使一堂课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对于所有学生的意义最大化,这是每个老师必须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这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强调的“分层教学”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早已引起了我们教育局分管教学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下决心把分层教学要真正落实到全县各校,所以亲自构思设计了两个有关分层教学的课题,即中学的《选班学习》和小学的《同时异课》,课题实验不仅在试点学校的稳步开展,而且正在在全县各校纵深推广,有学校已初尝甜头。这两个课题实验就是为了追求“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
“好课”一定是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够围绕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展开,教师鼓励和引导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着力激发所有学生求知**的热情,以确保课堂上没有学生是“局外人”,没有学生被“边缘化”。
(三)好课鲜活(生成性)——是否有效利用新的生成资源。
我们知道,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得课前预设的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一一达成。然而,课堂的价值和魅力远不止于此,因为,一堂课不应也无法完全是预设内容的再现。课堂上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能力的投入,有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有思维的碰撞,有心灵的沟通,有智慧的启迪,就在这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相互砥砺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新的问题显露,新的认知矛盾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
正是这新的教学资源的不断生成,才使得课堂教学能够充满着生机,洋溢着活力。
“好课”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也是教师引领学生探奇览胜的一段精彩旅程。舞台上常常有高潮迭起,悬念频生,旅程中往往是山重水复,别有洞天。这样的课上,屏弃了呆板与僵死,凸显出开放性与挑战性;教学内容在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却有着更多的变数,有时是教师的有意延伸拓展,有时则是学生无意的“节外生枝”。
在这样的课上,学生自然会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得益;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四)好课平实(常态性)——是否真正体现为学生而教。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我们在听课中,有时感受到教师授课好像是在放一遍事前预演过的一部影片一样,就连学生回答的内容给人感觉明显是课前准备好的,学生没有一点兴奋感,听起来真乏味啊)。
当然,课前的准备是要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这其实是存在一个:我们的课是“为什么教”问题?
如果是为听课的人在表演,那带给人的是花拳绣腿和表演作秀,如果是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 那课上就会从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发展需求)出发,精心组织和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讲授、提问、讨论、质疑、小组合作、个别点拨等等),寻求学生在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升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得益。那就会不自觉做到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你都要旁若无人,。所以即使是参赛课、公开课、观摩课或考评课都应该是“常态课”,平实的课。
基于以上的认识,“好课”应该是教师心态平和、教风平实的课,是质朴无华的课。好课拒绝花拳秀腿,无须过多的标新立异;要有创新,但不必过于去刻意求新、也不必过于去追赶创新的时髦或非要贴上改革的标签。真正在在求真、求实上见功夫,的课才有可能是一堂好课。
二、如何上好一堂课。
怎样才可以上出好课?这恐怕是所有教师们为之不懈奋斗的毕生追求,但是要想上好一堂课,因素很多,“打铁还需自身硬。”上好一堂课,首先需要教师的真功夫。
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独特的教育感悟,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的教育灵魂,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根基。同时还必须要明确地知道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去努力。我们认为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文章:
一)看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我们知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学目标是三维的立体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相互关联的内容。因此,衡量一节课是否实现了目标,也要从这三个角度去分析评价。
1.看“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一般人眼中,所谓知识,也就是课本上的现成知识。其实不然,新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知识,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还包括教师本人的知识储备和师生互动后产生的新知识,只有把书本知识、教师知识、创新知识融合在一起后,才可以说完成了知识目标。在书本知识中又可以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重点、难点”两个方面。
而教师的知识储备对于是否能够把书本知识给以适当扩展和加深,对于是否能够把一堂课上得活与有趣味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书本知识、教师的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中一般的老师还是比较注意的,可是在师生互动中产生新知识,鼓励学生发表新的见解,使原有知识更完善或者创造出新知识,很多老师就力所不能及了。有人说:
这就是做一辈子的教书匠而不能成为教育家的原因所在(有无道理,我们暂且不去过多的追究和考究了)。
在课堂教学中,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我们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们哪些能力呢?
①思维能力 ②审美能力 ③想像能力 ④联想能力 ⑤观察能力 ⑥记忆能力 ⑦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是一节好课完成的途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下面的几个方面,就应该是一节好课了。同样我们在评课的时候,也应该从下面的几点中去评价我们老师的课堂效果。
①恰到好处的环节设计。
不管是传统教法还是课程改革后的教法,都会对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计非常关注,因为引人入胜的环节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节好课往往就是因为它的环节设计令人赏心悦目,使课堂教学取得明显的效果,从而引起人们的好评。
环节设计主要的有:引人入胜的开场白(例一,初中语文《陋室铭》导入:现实生活中有同学喜欢与他人比吃穿,甚至埋怨没出身在一个富有的家庭,但老师认为:
衣不在好,整洁就成;家不在富,温馨就行,虚荣心过强是不好的,有时我们面对自己已经拥有的,确不知道好好去珍惜,往往是我们没意识到它的可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一下作者通过对一陋室的描写所表现出的情趣,或许你对刚才老师的观点有所领悟。)。
精彩绝妙的过渡语(如在课堂教学中间某环节,教师说“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下面接着继续学习什么内容”之类的语言过渡,可是这样的语言显得太平淡。
②激发兴趣的有效措施。
在与教师们的交谈中,往往会听到很多老师们的抱怨——我的学生怎么就对学习没有兴趣呢?具有这种困惑的老师们,又往往把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归罪于学生。如果我们认真审视一下学生为什么缺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会从我们教师身上找到原因。
比如,使用新的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学手段,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多种不同教学教学方法穿插使用(教学方法缺少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知识面的广博(知识面狭窄,课堂上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使学生丧失兴趣);教师激励评价的作用(忽视课堂激励评价的作用,不能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条件,学生难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丧失积极性);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长期以来,学生对课不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品德课,只有融入生活,才有极大地魅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特别是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有的教师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对教师产生反感,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更有甚者,他们忽视师德的作用,使学生不能亲其师信其道等等。
如何上好一堂课
作者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36期。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各方面因素和条件的综合体现,教师有责任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园地。课的好坏没有统一的标准,教无定法,但是一堂好课一定是能够达到启发思维 训练能力 积累知识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非常轻松和愉...
如何上好一堂课
第二,要有全面 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敏锐的观察力是洞察学生内心世界 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育能力。只有全面 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找准教育和教学的真正切入点。例如,教学新知识前,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或生活经验 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
如何上好一堂课
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生物课。发布者 彭怀发布时间 2012 1 3 9 52 00 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生物课。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 认真做好备课环节。1 备教材 备课中首先得熟悉教材得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清楚自己这一节课到底要干什么,即学生要完成怎样的学习任务。这是上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