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色彩构成第一课

发布 2020-09-15 04:16:28 阅读 5236

色彩构成。

第一课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一、色彩与色彩构成。

一)认识色彩的途径:

1、日常生活的接触(各类色彩环境、场所、物品、人物、自然景色等)。

2、对色彩的科学研究,色彩设计的研究,色彩体系理论研究及色彩资料的收集、研制和创新。

3、艺术门类对色彩的艺术性表现。如造型艺术、电影戏剧艺术等,对色彩进行艺术形式美的、融入艺术家个人情感和艺术造诣的个性化表现。

二)认识色彩。

色彩作为视觉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美妙的自然色彩,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情感,陶冶着人的情操,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视觉空间。

色彩是人的视觉元素之一,是人根据物体遇到并分解可见光所产生的一种视觉反应。没有光源就没有色彩,人们凭借光源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大小、肌理、色彩等视觉元素。

三)色彩构成的定义:

在色彩方面,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的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这种对色彩的创造过程,称为色彩构成。

二、色彩的本质。

一)光与色:

色彩,是人根据物体遇到并分解可见光所产生的知觉。光是产生色彩的原因,色光波被感知的结果,只要有光,色彩就会存在,即色是光的赐予,色是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感觉,也可以说人的视觉对光反应的产物,这种光包括自然光和人造光。

揭开光色之谜的伟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2024年,牛顿进行了著名的色彩实验。他把阳台白光用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束,同时,七色光速通过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七色色带就是太阳光谱,从而揭示了色彩的本质。

光可通过三种形式进入视觉:1、光源光:指自然光(太阳光、星光、雷电光等)和人造光(荧光灯、白炽灯、霓虹灯、烛光等);2、反射光:

指物体本身不发光,而反射其他光源,如月亮、石头墙面等;3、透射光:指光源穿射过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再进入视线,透射光的亮度和色彩取决于入射光穿过被透射物体之后所达到的光透射率及波长等特征。

光就其物理属性而言就是一种电磁波,每种色彩都有着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在整个电磁波的范围内,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感觉,只有波长在380-780nm(纳米)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这段波长的光在物理学上常叫做可见光谱或光谱色。波长长于780nm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于380nm的电磁波叫紫外线。

二)物体与色彩:

1、固有色:指物体本身不会发光,物体色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由于物体在相同的条件下具有相对不变的色彩差别,因此,把白色阳光下呈现出来的色彩效果总和统称“固有色”。

2、光源色:指本身为发光体的物体投射到物体表面的光的颜色,通常来说光源有几种:自然光、灯光、火光等。

不同的光源,光的色相不同,常说的有冷光源和暖光源。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不同的色彩。在白光照射下白纸呈现白色,在红光照射下白纸呈现红色,在绿光照射下白纸呈现绿色。

3、环境色:指受光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这里指的环境物体都是自身不反光,靠反射光源光来影响物体的。正常情况下,环境色是最复杂的,和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固有色、反光能力都有关,是环境物体吸收了光源光中与自己不符的波长的光之后反射相对单一的光色。

三、色彩的分类。

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中,视觉感受到的色彩是非常丰富的,它可以分为无色彩系和有色彩系两大类。

一)无色彩系:指黑、白以及黑白两色向融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无色彩系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直到黑色,色彩学上称为黑白系列。

二)有色彩系,指包括在课件光谱中的全部色彩,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为基本色。基本上之间不同量的混合、基本色与无色彩之间不同量的混合所产生的千千万万种色彩都属于有色彩系。

《设计色彩的美学与构成原理》第一课教案

学习领域四 设计色彩的美学与构成原理。模块一 理论奠基 6课时 第一课时 让你的色彩 多 起来 教学设计。知识链接 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 色彩对比的概念 色彩对比对比类型一 色相对比 教材分析处理 教材主要阐述了色彩对比的概念及色相对比的类型,课程理论性较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因此...

01第一课第一框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 了解货币的本质。二 课堂教学 1 商品 1 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是和。2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和。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情景 二战期间,国际红十字会向纳粹集中营里的战俘提供一些食品 衣服 香烟等物品。战俘之间...

01第一课道路你好

霞浦县第三小学叶丽萍。一 教学目的 1 使同学们懂得道路应分两大部分,行人和车辆应各行其道,认识各种不同道路及隔离设施的作用,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2 通过对违规行路的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二 教学要点 1 知道道路应分人行道和车行道两大块。2 知道车辆应行驶在车道内,人走路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