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最后一个内容。学生对本课掌握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后面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是数学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教材设计了乘车这一情境,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兴趣,并在具体的上下车情境中体悟到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大多数经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于简单的计算不会有太大困难,但是多数孩子不是能很好地结合情境理解算式的意义,语言叙述也有一些困难,合作意识淡薄,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因此要紧密联系生活化的情境,鼓励孩子多动手、多动口、多思考,培养孩子具有初步的数学习惯。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乘车的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3.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并学会计算。
教学难点 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组织教学。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一定很喜欢学校的生活吧。
每天早上,家长是如何送你去上学的呢?(家长送、坐校车、坐线车等)看来,我们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车做交通工具。你知道吗。
在乘车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
乘车)[ 设计意图:“乘车”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这个现实背景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孩子会觉得亲切自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探索连加。
这个星期天,有几个小朋友坐公共汽车到儿童乐园玩了,他们还拍了很多**呢?咱们也一起看看好吗?看这是第一张,(出示主题图1)有一辆公共汽车到站了,几位小朋友看车停稳了,才准备上车,仔细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
生:车上有两个人。
生:从前门上了3个人,从后门上去2个人。
生也可能说一共有7人。
师:谁能把到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
指名说。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人?
生:这次上车的共有几人?
师给予肯定,板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来一起解决。
可能同学们会直接说出有7人。那老师就顺势说:“咱们利用学具摆一摆,把这次乘车情况再现出来。”
让学生用文具盒当车,用学具表示人,师生共同摆一摆。让学生明白,要把车上得人数与前门、后门上车的人数三部分合起来就是现在车上的人数。
师:(指着黑板上各数)你能不能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
生:2+4+1=7(师板书)。
师:2,4,1,7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表示车上原来有2人;4表示先上来4人;1表示后上来1人;7表示现在有7人。
师:孩子们,那你们是怎样得出7的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生:我是数一数现在车上的人数有7人。
生:我是先算2+4=6,再算6+1=7。
师:哦,老师明白了,就是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加,对吗?
(老师边讲边板书计算过程)
师:小朋友真聪明。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生:它有两个加号。
生:有3个数相加。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根据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是教学重点,这里培养学生用语言、操作、模拟等不同方式的交流,体会算式的意义,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持下建立连加的数学模型,符合儿童思维特点,隐含“数学从生活来”的大数学观。
】2.探索连减。
我们接着看第二张**。课件出示第二幅情境图,原来汽车又向前行驶了,到了这个站,又停车了。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
提出问题:现在车上有几人?
我们还是用学具来摆一摆好吗?指导孩子操作。
师:根据刚才的情况,求现在车上的人数要怎么想?
引导学生列出连减算式: 8-4-1=
师:谁能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会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相机补充小课题:连减)
师:用“8—1-4= 3”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鼓励孩子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含义。
3、加减混合。
老师接着带大家看第三张。(课件出示第三幅情境图)滴滴滴,车开动了,到了这一站,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
师:谁能把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
生:原来车上有9人,九棵树站到了,上车1人,下车5人。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现在车上有几人?
师:你估计一下,现在车里的人和原来比是多了还是少了呢?
师: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小声地商量商量。
生1:9+1-5=5。
生2 9-5+1=5。
师: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
生1:第一个算式先算9+1=10,再算10-5=5。
生2:第二个算式先算9-5=4,再算4+1=5。
生3:两个算式都是先算前面两个数,再和第三个数算。
师:真了不起,用这么简单的话说清楚了运算顺序。
师:看,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呢?
(同桌讨论。)
生1:我们认为第一个算式是先加上车的,再减去下车的。
生2:我们认为第二个算式是先减去下车的人数,再加上车的人数。
师: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
生:既有加号又有减号。
师: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又有减的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
师: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在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时候都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生: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发挥集体力量,以强带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在**过程及汇报成果中享受合作的欢乐和成功的愉悦。
】(三)激趣练习,应用拓展。
车行驶了一站又一站,同学们终于到了儿童乐园,那里的活动既丰富又有趣,大家玩得可开心了,老师把这些**也带来了。
1、完成46页试一试。
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再启发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只要学生解释得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2、完成练一练的1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3、练一练的2题。
看(出示第一幅图),小鸟们正欢快地唱着迎宾曲,有几只小鸟在唱歌啊?
生:8只。师:小鸟们看见我们来了,飞出来迎接我们了(出示后面两幅图),你想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发生的变化?
生:8-2-3=3。
师:请你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汇报想法。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原来有8只鸟,先飞出来2只,又飞出来3只,还剩3只。
师:你真能干。
4、听声音、写算式。
课件**声音,让孩子边听边动手在本子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 。然后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同时增进友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以学习的本来面目。】
(四)畅谈收获,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我们欣赏了小朋友们去儿童乐园的画面,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课下,我们都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哪些问题会用到今天学习的知识,试着记下来,并来解决好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课题一 位置。学习目标 1 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数对的读法 写法。2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学习过程 一 板书课题。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 位置 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出示 1 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数对的读法 写法。2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为了达到目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主备课教师 王春燕。参与教师 唐文英罗涵段加仙。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分数乘整数。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他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2015 2016学年上学期。六年级上册教案。学校 嵩山小学。姓名 王志芳。科目 数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 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从总体上看,学生整体成绩中等靠上,但是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优秀生很优秀,后进生很差,基础不好,学习兴趣也不高。二 学习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位置,圆,分数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