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发布 2020-07-14 08:31:28 阅读 5557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 1—5题。

五、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十册,练习十六的6~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的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整理复习。

谈话:上节课我们在五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谁来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其中哪个环节你觉得比较重要?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小结,明确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学生回答解决问题的步骤。

二、计算练习十六(第6题)

出示练习十六第6题。

提出要求:要想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首先要保证在计算上不出差错。

集体订正,了解学生的正确率。

提问:(指30x÷2=÷360)在解这道题目时,第一步需要做什么?(方程两边同时×2)这样做依据了等式的什么性质?

三、巩固数量关系练习(练习十六第7题)

提出要求:在保证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正确的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

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h÷2。联系这个公式你能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你觉得在这些数量关系中,哪一个等量关系适合列方程?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

板书:1.3x÷2=0.39

第⑵题生独立思考并列出方程。板书:3x+18=19.8。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六第8题。

生独立解决后再要求说说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根据什么样的数量列出的方程。最后核对得数。

提示学生可从得数的合理性来初步检验。

2、练习十六第9题。

师巡视辅导。集体核对时要求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又是怎样找出这样的相等关系的。

3、练习十六第10题。

4、练习十六第11题。

五、评价总结。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科书第89页例2,”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七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进行解题。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2

出示例2挂图。

提问:颐和园和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什么问题?

启发:为了看得更加直观和清楚,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呢?

追问:从这幅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怎样知道的?

提问: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

启发:题中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提问:那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我们可以怎样列方程?

板书:x+3x=290

提问:这样的方程与我们前面两节课所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之处?出现了两个“x”,同学们会解吗?

指名: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的。

启发:求出的方程的解,接下来该做什么?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本题中有两问,检验时要同时检查两个未知量是否正确。

二、课堂练习。

出示练一练。

提问:这题的解答过程与例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列方程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生读题,明确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解题过程与结果。

先组织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1

提问:谁来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需要怎样做?(化简)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练习十七、2

提醒学生:填出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要进行化简。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3、课堂作业练习十七3—5题。

四、评价总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练习。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及练习十七6~11题以及课后的“思考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通过回顾进一步加深对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过程的理解。

二、练习解方程(练习十七6)

谈话:为了正确的解决问题,在找出相等关系后我们还要能够正确的求出方程的解,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出示第六题)

集体核对。追问:在计算这类方程时,首先要做什么?(化简方程)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中的一题检验。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的正确率,并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辅导。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7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结合线段图,在小组里说一说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

追问:题中的“960米”是小丽所走的路程吗?是小明走的吗?那是什么?

小丽速度+小明速度)×时间=小丽和小明所走的路程和。

提问:你能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2、练习十七8

提问: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和整理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3、练习十七9

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

4、思考题。

启发:甲比乙多跑一圈,是指什么?

四、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5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92页“回顾与整理”,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

组织小组讨论:

实物投影出示小组讨论内容:

1、像3.4x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

小组自由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解方程。

追问:在解“180+6x=330”这样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在解“27x+31x=145”这样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在得出方程的解后,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要求学生选其中一题进行检验。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指名读题。提问: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三题图。

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小树从3月1日到9月1日共经过了几个月?长高了多少?

启发:你能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吗?

板书:小树原来的高度+6个月长的高度=现在的高度。

4、列方程解实际问题。

提问: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板书:制版费、印刷费。

指名读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

三、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及“练习与应用”第5~10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

1、练习与应用、5

启发学生回忆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以及周长公式。

第二题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列出“2x+1.5×2=9”,也可以列出“x+1.5=9÷2”)

小组讨论:说说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

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集体核对。

2、练习与应用、6

小组讨论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指名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地铁一号线地上部分长度×2-0.7千米=地下部分的长度。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出解决,要求学生写出检验过程。

3、练习与应用、7

生独立解决,集体核对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请学生口答检验过程。

4、练习与应用、8

出示第8题,生独立解决后根据数据说说感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淮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目录。教学规范 1 教学进度安排 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2单元分数乘法 第3单元分数除法 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5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6单元百分数 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 始业课。课型 始业课设计 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提新学...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 胡方鑫。任教班级 六 1 任教学期 2019 2020第一学期 湖里小学 2019 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1 基础知识 体会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初步 分数乘除法和四则混合运算。认识百分数和百分率的问题。2 基本技能 利用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案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简析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 棱 顶点以及长 宽 高 棱长 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2 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 容积 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