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发布 2020-08-16 00:21:28 阅读 1996

精品资料欢迎**。

24.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准生字。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从中获取哪些信息,以及如何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3.创设**情境,亲身体验观察思考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4.感受大自然的奇趣,激发对大自然好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创设**情境,体验观察思考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2.感受大自然的奇趣,激发对大自然好奇**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大自然的**。交流:你觉得大自然怎么样?

2.揭题: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不仅带来美,还提供丰富、有趣的信息呢。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写了一篇科学小品文,形象地将它们称为“大自然的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结构。

1.伊林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上小节号。

2.谈话:读后有什么感受?3.读好文**现的这些生字词。4.伊林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相机板书:北极星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这些文字,有的写在——(天上),有的写在——(地下)5.课文哪几节具体介绍了这几种文字?

其他部分又写了什么?板书:条理清楚条理清楚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

6.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分别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对照**浏览课文。

大自然的文字提供的信息。

北极星(指示方向)砧状云(预告天气)石灰石(地质变化)花岗石(地质变化)

小结:读懂了这四种文字,我们就能了解方向、天气以及地质变化的重要信息。

三、创设情境,深入**。

1.你喜欢研究它们吗?那我们就成立少年科考队,一起去**这些大自然的文字。

你最想研究哪种文字?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次研究,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成立地质科考队,跟随伊林走进茂密的森林,边研究,边摸索,学会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精品资料欢迎**。

2.录像(解说:沿着一条幽静的小路,我们走进了茂密的森林。队员们,注意脚下,睁大眼睛,惊喜就将出现)你看到了什么?它怎么样?

3.伊林也在科考记录上描写了这块石头,他是怎么介绍的?指读。交流:伊林介绍得怎么样?

4.队员们,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你有什么问题?

5.提问是**的开始,大科普作家伊林心中存在着怎样的疑问?出示引读三个问句。

1)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又是谁搬运过来的呢?出示科考手册中的示意图。对照示意图,再观察花岗石的大小、外形、质地,推断谁最有可能搬运。说推理过程。

2)科学家们会做出怎样的猜想呢?录像。看后交流:什么感受?6.文本对比阅读。

1)关于这个问题,出示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指读。(评价读)其他的队员听明白了什么?(速度、方法)

2)与此同时,伊林也解开了心中的谜团,他在科考记录中兴奋地写下了这一段文字,出示,齐读。

3)同样解释一个科学问题,对比读读这两段文字:你更喜欢读哪一段?引导理解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小结:语言生动,也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板书:

语言生动。(4)除次之外,伊林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比如把青苔说成——(毛皮)。再看标题你有什么发现?

(大自然的事物说成是文字)这是因为伊林擅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传递深奥的科学知识,这让千千万万个我们这样的少年儿童读着他的作品,走进了科学,爱上了科学。

5)你喜欢读这样的科学小品文吗?出示第6节,分角色读。

不知不觉,我们积累的科学知识就越来越多了。等到我们长大后再来《百科全书》,甚至是科学**,你会发现,那上面的文字是那样的严谨、准确,同样充满了科学的美感。

7.小结收获:队员们,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一块花岗石,我们却读到了画面,读到了声音,读出了一段浩荡的历史。

草地图:让我们坐在草地上休息休息,回顾这段**历程,你有什么感想?你摸索到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了吗?板书:观察思考。

小结:队员们,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会发现处处都有大自然的文字。

四、创设情境,继续**。

1.继续前行继续**。出示沉积岩**。

这也是大自然的文字。我们先要——观察,看看它长什么样。(外形、颜色)我们来思考一下,面对这个大自然文字,你有什么问题。

2.出示《百科全书》中的相关描述。指读。

队员们听懂了吗?能看明白吗?3.

交流: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一看便懂呢?选择一句改写,特别注意动词的用法。

出示评价齐读(改写的四处各一生)

精品资料欢迎**。

4小结:从同学们的作品中,我们读到了科学家的视野和文学家的情怀。科学小品文不正是科学和文学的结晶吗?

五、总结全文,拓展课外。

1.总结读懂大自然的方法:今天,我们跟着伊林一路观察、一路思考,阅读了花岗石和沉积岩这两种大自然的文字,还尝试着用生动的语言记录我们的科考发现。

2.下一节课,我们队员自由组合,自由选择研究大自然的文字。3.作业:完成改写作业。

4.**开始**、**:当我们再次走进大自然,你发现的还仅仅只是大自然的美吗?

教学反思: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由于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这样的课文,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文中的关键句,教师梳理一下课文的条理,了解一下文中提到的知识点就算结束,那便显得肤浅、低效。

我从《大自然的文字》一文的文体特点——科学小品文出发,紧扣“条理清楚、语言生动”两大特点展开教学:

一、体会科普小品文条理清晰的特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上小节号。想想伊林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2.课文哪几节具体介绍了这几种文字?其他部分又写了什么?

这样,通过读从篇章的结构上整体把握了科普小品文条理清晰的特点,也符合高年段儿童语文学习的要求。

二、体会科普小品文语言生动的特点。

1.对照石块搬运三种方式(风搬运、水搬运、冰搬运)的示意图,猜测林中的花岗石是怎么来的。教师和学生想象推理,对话交流,确认是由冰搬运来的。

让学生想象冰是怎样搬运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完成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铺垫。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4大自然的文字

学程导航 课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24.大自然的文字。共几课时第几课时。课型。新授。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2.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大自然中天上的文字,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 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准生字。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从中获取哪些信息,以及如何读懂大自然的文字。3.创设 情境,亲身体验观察思考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4.感受大自然的奇趣,激发对大自然好奇 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创设 情境,体...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 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准生字。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从中获取哪些信息,以及如何读懂大自然的文字。3.创设 情境,亲身体验观察思考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4.感受大自然的奇趣,激发对大自然好奇 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创设 情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