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试题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发布 2020-08-12 15:25:28 阅读 6993

课标中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前几天学习了马主任推荐的一篇文章——《高效课堂”什么样?》,里面就有这样一句话:

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个是学生的需要,另一个就是考试的需要。我县自xx年实施新教材,到今年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今年也是使用新教材的年级第一次参加六年级调研考试。

所以说,我们有必要坐在一起就今年六年级调研考试情况进行一下分析,以便进一步明确今后语文教学的思路和导向。今天,我想就命题的基本原则、试题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一、命题的基本原则。

我们命题总的指导思想是尽量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力图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导向。命题基本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依据课标,立足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如积累运用的第3题,涉及到的人物、成语、诗词可以说都是教材**现的,但没有照搬教材,而是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有机地整合。

二)重视积累,更重视运用。

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所以说,学习语文不仅要重视积累,更要重视运用。例如:

积累运用部分的第4题的第(5)小题,不仅检测学生积累歇后语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对所积累的歇后语是否能准确运用。第(8)小题,也是引导大家不但要重视积累古诗名句,而且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三)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地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试题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积累运用第4题的第(6)小题,就是想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并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四)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体现了“大语文”的思想。

如课内阅读材料一的第4题,材料二的第3题,就是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和渠道。

五)加强整合。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此我们的命题努力加强整合,力图通过整合,在有限的试题中考查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力求全面、综合地测试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

2、加强三个维度的整合。在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同时,力图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

3、加强本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积累运用第4题的第(10)小题,教材中课文导语里有提示,品社学科在“民风民俗”这方面也有所渗透,这也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一种整合。

六)尊重学生的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拓宽试题的思维空间,尽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发挥独特见解的机会,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遵循以上原则,设计了今年的六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今年六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结构与分值同往年基本相同,共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5分;第二部分,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共35分;第三部分,作文能力的考查40分。

试题总分120分,另外,卷面分5分。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

二、 试题试卷分析。

一)积累运用部分。

本部分共6道题,下面我就针对新、旧教材之间的变化,选择题型变化较大或者本部分学生失分率较高的几个点,做一简要分析。

分析一:第3题趣填成语。这道题同往年相比,难度有所增加,综合性更强了一些。

在往年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还整合了对教材上诗词内容的理解,如第(1)小题读了《竹石》这首诗你联想到的成语。还整合了对教材**现的历史人物和成语故事的了解,如第(3)小题写出与廉颇、王羲之、祖逖这些人物相关的成语,再比如,写出“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的反义词,学生首先要了解“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然后才能写出与之意思相反的成语。同往年同类题比较,学生失分率有所增加。

通过抽查试卷看失分原因:

1、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了解成语的基本特点,所写答案均是二字词语。

2、学生对题中涉及到的诗词、人物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对试题**现的成语不理解其意思。

3、所填成语正确,但有错别字。

4、还有一部分学生个别题空白,根本没有作答。

针对以上情况对词语的积累提几点建议:

1、不要把词语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感悟和运用。

2、要把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3、对成语的积累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一定要落实在书面,对书写检查要到位,反馈要及时。

分析二:第4题第(8)小题中,提到《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诗句就会在我的耳边响起。在积累运用部分第4题中,本空失分率几乎最高,抽查了一个成绩中等的班级,所写答案基本正确的仅占6%。

失分原因:1、部分学生填写的是原文中的句子。《伯牙绝弦》是六上的一篇文言文,所以说原文中的句子绝对不是诗句,这就说明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而且缺乏对课文最基本的了解。

2、没能理解《伯牙绝弦》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感情,所填诗句和这个故事没有什么联系。

3、学生没有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老师也缺乏引导。课文后面资料袋就提供了与这个故事有关的诗句,师生关注都不够。

4、基础知识教学重积累轻运用。学生头脑中积累了有关的诗句,但是不能灵活运用。

分析三:第5小题根据下面古典名著电视剧的主题曲,填一填。

我们先看一看本题学生的答题情况。抽查了100份试卷,第(1)小题,电视剧《西游记》学生大都知道,但是23%的学生因为没有写书名号而丢分。从06年开始,我们的评分标准里填空题里的书名号就占一定分值,但到现在有些老师仍没有引起重视,平时对学生要求得不死;原著的作者(吴承恩)的填写,得分率仅为 4 %。

除了其中一部分是因为书写不正确失分以外,其余的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写施耐庵的,还有写***、六小龄童、孙悟空,罗贯中的等等。

第(2)小题,请写出其中的两个事例,得分率为76%;

第(3)小题,让学生谈一谈对歌词中“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句话的理解。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字面,不能结合自己对这部电视剧,对生活的理解。

第(4)小题,请再写出两部其它的中国古典名著,得分率较高,只是个别学生因为书写错误或没有书名号而失分。

人教版新教材在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就安排了“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教材中的课文只是个例子,“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都有适度的扩展。《西游记》又是一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古典神话**,以上几道小题只是对古典名著一个最基本的考查,比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要低。

如果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能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得法,指导到位,学生失分率不应该太高。

与五下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一脉相承,在六下第四单元又安排了“外国古典名著”这一专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我们试卷上在第4题第(7)小题对教材的这一编写意图只是有所渗透,而且依然降低了要求(还可以是课内的)。但是答题情况并不理想,部分学生写的是中国作品,还有些同学根本没有作答。

就本部分提两点建议:

1、通过课堂教学及各种交流和竞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阅读长篇作品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浏览抓住精髓,可以摘录精彩片段,写心得体会。也可以老师先给名著“**”,再推荐给学生。

分析四:综合性学习是新教材的一个新亮点。“难忘小学生活”是教材六(下)第六组安排的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旨在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用各种语文形式记录小学生活。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基于教材的这一编写意图,在试卷上设计了积累运用部分第6题,一个是让学生写下对启蒙老师的赠言,但必须要用上一个反问的句式;再就是让学生回忆多彩的小学生活,并用排比的句式表达出来,其中标点符号占一定的分值(主要是想考查分号的正确使用)。首先是对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的一个检测,再就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一个考查,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另外,要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对学生也有一个情感的熏陶。

下面,我们重点看一下第(2)小题学生的答题情况。

试卷中也确实不乏精彩的表达。如:

我们曾是一张课桌上的学友;

我们曾是并肩生长的两棵小树;

我们曾是一个运动场上的对手;

我们曾是二重合唱的两个声部。

当我们挥手告别时,请带上我美好的祝福。

那一次次,你还记得吗?

是你在我跌倒时,扶起了我;

是你在我成绩不理想时,鼓励了我;

是你在我哭的时候,安慰了我。

是你,都是你,我的朋友。

从一入学不能说几句完整的话,到这些诗意的、满怀深情的表达,这些精彩的语言中都浸透着我们语文老师的心血和汗水,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些许欣慰。但是,抽查了部分试卷,本小题得满分(5分)的仅占18%。大部分学生答题情况并不理想。

失分的原因:

1、本题空白,没有作答。(学生根本就没有表达的欲望)

2、所写语句不符合题目要求,要么就不是排比句,要么就是和回忆小学生活无关,还有的就是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当然,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但也的确反映出我们在开展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没有关注引导学生用语文形式记录小学生活。

2、没有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

3、对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教师缺乏指导。没有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作为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二)阅读理解部分。

语文教学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阅读,一个是作文。阅读考查应该是高年级语文试卷上的重头戏。但针对我县具体情况,这部分所占分值相对来说还暂时低于积累运用部分。

六年级语文试

基础知识部分 39 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9 分 b m s t n nu n f n x x yu n yu n b du n q n b z j n f n zh t l i zh n zh n q sh r j s k m o s d n k i r hu r t 二 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六年级语文试

一 汉字平台。共22分 1 用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4分 拎着 l ng l n 装载 z i z i 惬意 qi xi 聆听 l n l ng 歼灭 ji n qi n 化斋 zh i z i 望洋兴叹 x ng x ng 薄膜 b b o 2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k ng k i w i x...

综合试题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六单元模拟试卷D卷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一 基础练习 40分 1.读拼音,写词语。2.读句子选出正确读音。他在削 xi o xu 苹果的时候,听收音机里传来这样的信息 吸烟会大大削 xi o xu 弱一个人的记忆力。3.我是拼音小能手。4.仔细阅读斯巴达克与十个奴隶的对话,再联系上下文完成填空。斯巴达克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