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 二 教案教科版

发布 2020-08-10 17:07:28 阅读 9247

2019-2024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二)教案教科版。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进行**学习的能力。

2.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3.掌握放大镜的成像规律。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挂图、放大镜、纸屏、蜡烛、火柴、实验记录单、制作照相机材料等。

2.学生准备: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每组两个。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生:放大镜。

师:放大镜又叫放大镜(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凸透镜。

学习新课:一、放大镜的作用:会聚光线、放大物体。

二、演示实验:放大镜成放大的倒立的像。

三、学生实验:放大镜成放大的或缩小的像。

四、学生猜想:

一)“放大镜成像可能与蜡烛、放大镜、纸屏之间的距离有关系。”

二)“放大镜成像可能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有关系”等。

五、学生实验验证。

(一)实验、整理实验记录。

(二)实验、修正假设。

(三)汇报、质疑。

(四)得出结论。

小结。一、放大镜成像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二、制作照相机。

板书设计。放大镜。

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成放大的倒立的像。

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成缩小的倒立的像。

附送:2019-2024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五)教案教科版。

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的对比)

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一、引入。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过程。

1. 放大镜下的发现

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科学文件夹

桂花树叶 新闻纸

用眼睛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

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2. 它们是什么

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

编号。**纸的种类。

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

验证后确定的种类。

3. 自制放大镜

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

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放大镜》 1 教科版

放大镜。教学背景分析 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的微小物体。多少年来,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了放大镜。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 工作 学习中被广泛使用。学生经常使用放大镜,对于放大镜比较熟悉。本课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下册 放大镜 教案设计。六年级下册内容,五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对身边世界的许多物质及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六年级下册,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较微观的世界。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阔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

小学科学六年级《放大镜》教案

师 放大镜在什么地方用过?师 这样吧,我们用放大镜来看看报纸,除了放大外,还能看到啥,报纸在抽屉里。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观察报纸记录表。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师 利用放大镜,我们原来没有看到的,现在看到了,放大镜帮助我们发现细微的地方。教师 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出示三种纸的纤维 根据三种纸的纤维特征,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