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放大镜》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7-24 18:52:28 阅读 1290

附件2: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放大镜》姓名学科年级。

一、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并知道放大镜放大的规律,了解放大镜放大规律的应用。课程标准解读:

通过实验**,了解放大镜放大的规律;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放大镜放大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归纳出放大镜放大的规律;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结果的初步能力。由此可见这是一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好课例。

六年级。工作单位教材版本。

科教版。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

放大镜》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顺序编排的。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由浅入深逐步展开。

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对于放大镜,我们的孩子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对于放大镜的作用孩子们也有所了解,但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并不是很清楚,或者说了解的不是很全面。本课鼓励孩子们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中,有新的发现,激起观察的热情,同时能通过讨论和体验,了解放大镜的结构特点。作为起始课,力争能激起孩子们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领悟到观察工具的发展,拓宽了人类的观察视野,知道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并能应用这些特点,自制身边的“放大镜”进行课外持续观察的兴趣。

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单元教材编排的体系,我对教材进行了调。

整,力求每个环节能够紧紧相扣,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让教学更流畅。

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

知识与能力: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五、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学习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六、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这是什么?

”生:放大镜。师板书并问:

“大家还记得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过什么吗?”“你们平时玩过放大镜吗?”2、学生回答,教师继续问:

你还知道放大镜有哪些用途或者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吗?3、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件展示**。4、小结:

用放大镜观察比肉眼观察有什么好处呢?二、放大镜的使用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出示课件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2、师出示课件:

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报纸的字、**和边沿、布料和电脑屏幕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记录在记录单上。【拿出放大镜,报纸、布料、记录表】3、分组观察。

4、交流,师小结: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

品,请同学们找一找。完成实验记录表。2、带着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七、教学评价(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执教老师:班级课题名称:评价人:评价时间。

评价项目。标准达成度。

得小。bc分计。

评价标准。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明显地体现于教学全过程,并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以体现课改精神,确定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a2)可操作的程度:教学设计能基于学生原有。

经验,并根据不同的科学课课型和学生的不同才能、特长、兴趣,设计不同的学生活动形式进行。

教学目标教学,促进包括智力发展在内的学生整体个性发。

15%)展。

3)学习环境的创设:做好教学准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习资源的处理:较好的运用课内外、社区、学习条件(4)

10%)网络、以及生成性资源学习活动(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能准确地把握的指导与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教学方式逻辑性强,知识的调控传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法指导明了,易被。

学生接受,无科学性错误。

6)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的教学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运用恰到好处,引导了学生自主的学习与探索问题,适应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需要。

7)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又是促进者、合作者,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平等、民主、合作、融洽。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形成互动,共同发展。

8)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学生广泛参与、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9)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设计出具有启发性、发展性的提问,创设出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的环。

学生活动境,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0%)尝试解决生活中小问题,深入地**问题。

10)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气氛宽松,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小组合作氛围好。

11)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

课堂气氛(10%)

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引发了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12)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使每个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层面都有所发展和提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灵活的解决问题。

13)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学生能积极寻求途径,教学效果(14)教师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精神饱满,积(15%)极引领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

15)教师具有雄厚的知识储备与引起学生学习意向的能力,语言生动,具有启发性。教学机智、敏捷、果断,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教师素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恰当的辅助课。

堂教学,运用方式多样、实用,具有推广性。质(10%)

教学特色评。

abc价等。

d级总体评价。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下册 放大镜 教案设计。六年级下册内容,五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对身边世界的许多物质及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六年级下册,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较微观的世界。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阔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 一 教学反思

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教学情境。拉上教室窗帘,请学生拿着一张4开纸做纸屏,老师通过凸透镜使蜡烛火焰成倒立的放大的像。跳动的蜡烛倒像,连最后一排的学生都看得清清楚楚。想不想自己动手,在纸屏上找到蜡烛的像呢?想!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教师适时强调实验时蜡烛 凸透镜 纸屏的位置,指导学生分析凸透镜位...

小学科学六年级《放大镜》教案

师 放大镜在什么地方用过?师 这样吧,我们用放大镜来看看报纸,除了放大外,还能看到啥,报纸在抽屉里。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观察报纸记录表。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师 利用放大镜,我们原来没有看到的,现在看到了,放大镜帮助我们发现细微的地方。教师 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出示三种纸的纤维 根据三种纸的纤维特征,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