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说教材

发布 2020-08-08 12:56:28 阅读 7434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说。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研说的题目是:悉心研读,享受课堂;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六年级数学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的内容,全册教材分为新授和复习两大知识版块,在这里,我仅对新授知识版块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研说的流程是: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教材编排体例、编写特点--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 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本册教材的目标要求为:

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发展学生测量、识图、作图技能;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数据的处理技能。

数学思考方面,能够合理解释现实生活中数学信息,会用数、图、字母表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有条理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解释结论的合理性。

解决问题方面,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所得结果,具有回顾、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方面,能够积极克服活动中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在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对不同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为:

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单元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第三单元比例,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解决生活的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认识圆柱与圆锥,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探索生活中某些实物体积的计算方法;第三单元比例,在空间与图形领域,还要学会看比例尺,能按比例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放大或缩小,会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统计与概率领域,第四单元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能够从统计图表中提取信息解释统计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第五单元数学广角,学习抽屉原理,还有实践活动自行车里的数学和节约用水,通过这部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分析、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负数是本套教材的新增内容,圆柱与圆锥、比例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下面我将对这三个单元做详细的教材解读。

我研说的第二部分为: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负数单元,学习负数的意义、正负数的读写,认识数轴,学习画数轴、在数轴上表示数和比较数的大小。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会进行相关四则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七年级学习有理数及运算奠定基础。

负数以往安排在初中学习,现在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一些负数,如收入与支出、气温的零上与零下,已初步具有了认识负数的基础,课程标准中把这部分知识编排在第二学段,人教版教材在六年级下册,而苏教版则编排在五年级上册,我个人以为人教版的编排更为合适,课标中指出本部分内容只了解负数的意义不学习运算,这样在六年级下册初步认识负数,接着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有理数及运算,时间上跨度不大,更利于知识的衔接。

本单元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负数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刚过完春节,学生都有些压岁钱,我就问他们压岁钱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并要求他们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这样使学生体会到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计数的需要;要帮助学生理解正号负号的含义,与加号减号区别理解,避免产生正数前面的正号、负数前面的负号等不科学的表述;在数的大小比较中,借助数轴,引导观察数轴上数的排列,总结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圆柱与圆锥单元,首先认识圆柱,探索圆柱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然后认识圆锥、探索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在三四年级,学生已认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及面积计算,六年级上册学习了圆及面积计算,五年级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及表面积体积计算,本单元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纵观第二学段图形知识的学习,各部分内容都按照“特征-表面-体”的模式,从图形的基本认识深入到面积、体积的计算,遵循了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学建议:一)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在教学中,我希望教给学生是可以提纲挈领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凤毛麟角的一盘散沙,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以图形的分类为本单元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二)加强动手操作,渗透转化思想。如《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动手实验:用剪刀将圆柱体学具的侧面剪开能得到什么图形?

我不是像课本上一样让学生沿高剪开,而是让他们任意剪,学生有的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有的斜着剪开得到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干脆撕开得到不规则图形,而无论怎样剪,都能利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而学生在动手中发现还是沿高剪开最方便,这又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最优化,达到开放性教学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如:将书本卷成圆柱形,体会圆柱的特征;把圆柱形的萝卜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

第三单元比例,共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学习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第二部分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成正反比例的量;第三部分比例尺的应用,学习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以及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本单元知识承前有六年级上册比的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启后是第三学段的函数知识,比例知识还是中学物理化学知识的基础。本单元既教学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又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把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发挥数形结合的作用,是本单元的一大特点;本单元加强了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增加了正比例图像的教学,渗透了函数思想。

本单元教学建议:

一)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本主题图中呈现四幅国旗图,学生算出各面国旗长宽比均为3:2,向学生说明:

为维护国旗的尊严,我国制定了《国旗法》,规定国旗长宽比为3:2,在不同场合,国旗的大小可能不同,但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国旗是庄严而神圣的,教育学生要热爱国旗。

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出数学学科的特色。

二)阅读数学文本,培养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一直强调数学也要读,我常通过以下方法教学生读数学:以“趣”激读,就是激发学生读数学的兴趣,我翻阅资料精选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数学趣题、数学图案或数学小故事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在科学家的奇思妙想、执著追求、审美赏析中感受到心灵的撞击,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阅读欲;以“动”带读,就是边读边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以“议”促读,就是组织学生读读议议,对知识的内容展开思考、讨论、辩论,达到内化知识、深化知识的目的;以“比”引读,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联系与差别而把知识内化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

如《反比例的意义》教学中,我先和孩子们复习正比例意义,正比例关系式,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本,在读中对比、思考反比例与正比例的异同,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与特征。最后组织讨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三个量的关系,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

三、教材编排体例、编写特点:

全册教材共两大版块(新授知识版块与小学阶段整理与复习版块)、四大领域、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主题图、例题、做一做、基础练习、单元练习,单元之后还有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等知识。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1、学习素材**现实生活。如:以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体会负数的产生;由大小不同的国旗的长宽关系引入比例意义的学习,从世界公园埃菲尔铁塔模型与原物的关系引入解比例等,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学习素材。

2、教材在生活情境中呈现数学问题。如:数轴的学习,教材呈现了一组学生以一棵大树为起点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的情境;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材以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入求水费的实际问题。

3、重视学生知识**的过程。圆柱的特征是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得到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是在操作中总结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计算观察中发现的。

六年级说教材稿

培养数学兴趣遨游数学海洋。大家好!我说教材的主题是 培养数学兴趣遨游数学海洋 北京版小学数学12册说教材。我将以以下七个方面阐述教材,本册教材的目标要求,本学段内容标准,编写特点,知识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部分说课标。本学科在小学阶段的课程总目标是以下三点。...

六年级下说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说课标加区二小冷凤华。本书是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它是根据教科书的单元构建方式进行编写的,内容包括同册教科书介绍 主题单元 教学指导 选读文章等部分。一 编写目的。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好...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教材点评

点评人旷乐生。刚才两位教师就六年级下册教材以及具体课例作了很好的解读。本人认为两位老师的解读有如下特点 1 体现了新课标的课改理念要求。数学课标对数学的总体目标是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戴老师对教材的分析中,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目标,对整册教材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