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统编教材

发布 2020-07-30 08:20:28 阅读 8996

教学进度表。

1.草原。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板块一:走入草原。

1.出示草原**,**背景**(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引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氛围之中。

2.出示课题,说说美丽的草原。

3.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4.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5.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绿毯境界陈旧鞭子衣裳襟飘带舞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忍心洒脱飞驰微笑勾勒目的地蒙古包好客。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

1.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抓住关键词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与同学交流。

2)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

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板块二:体会草原的风光美。

6.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7.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8.画出描写草原的句子,体会草原的美。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9.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0.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和蕴含的感情。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重温“风光美”。

1)欣赏草原风光**,指名背诵第1自然段。

2)让学生简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草原风光美的。

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板块一:快乐阅读。

1.自读自悟,交流印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

阅读与思考:用“~~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关于主人迎客、相见、款待、话别的语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小组合作交流,品读自己找到的语句,说一说蒙古族人民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说说阅读后的印象和感受,教师相机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词?(热情好客)

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哪几层内容?发挥想象,将它们想象成一幅幅画面,给每层内容加一个小标题。(它们分别是喜迎远客图、主客相见图、主客联欢图、依依话别图。)

2)师生共同品读重点,感受蒙汉情深。

3.情感升华,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板块:写作乐园。

4.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2)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个场面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1.出示小练笔: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

要求:100—,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用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交流小练笔作品,集体评议。

板书设计:

草原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反思:2 丁香结。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重点理解“幽雅、浑浊、笨拙、参差、愁怨”等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由丁香结生发的有关人生的感悟。

4.品味、积累文章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由丁香结生发的有关人生的感悟。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进而阐述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会写“缀、幽、雅”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划分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丁香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走入花的世界。

1.教师出示花草树木及其象征意义的**,学生仔细**,交流感受。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丁香结)

1.简单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第二板块:阅读乐园。

2.学生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宅院缀满幽雅断断续续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参差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模糊恍然愁怨顺心平淡。

2)理解词义。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1)给课文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主要写了什么。

2)了解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主体,即描绘丁香的特点及阐述作者的独特感悟。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姿态、花的气味、花的形貌、花的颜色等方面描写了丁香。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诗中的丁香结、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感悟三个方面描写了丁香结。

2.指名朗读第1—3自然段,初步感知丁香花的特点。

1)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再全班交流。

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些地方的丁香,它们有什么特点?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2)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留下悬念。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主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进而阐述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思考,学会豁达、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问题。1.感受丁香的特点,学习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由丁香结生发的有关人生的感悟。

1.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语句。

2.品读课文,欣赏有关丁香的画面,感受丁香的特点。(重点句课件出示。)

1)学生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描写丁香的几幅画面,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

2)小组交流,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结果。

3)师生共同欣赏这四幅画面,感受丁香的特点,体悟作者赋予丁香的品格。

画面一:城里的丁香。

画面二:城外校园里的丁香。

画面三:斗室外三棵白丁香。

画面四:雨中丁香。

4)师生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四幅画面的描写角度,总结写出了丁香花怎样的特点。

3.再识“丁香结”,感悟情感。

研读课文第4—6自然段,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从课文引用的两句古诗中你体会到古人在丁香结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引用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丁香结?为什么称为丁香结?丁香结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由丁香结生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你是如何理解的?

4.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教师总结。

2)联系生活实际升华主题。

板块三:写作乐园。

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作者通过“丁香结”这一事物引发了自己的联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些事物引发你的联想。想一想,快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2.小组交流,集体评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3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丽景色;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培训

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交流统编教材 道德与法治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2 首先我们来看本单元在本册中的地位。二年级上册教材共有4个单元16课。承接一年级下册的 共生共在 这一教育主题,针对二年级学生存在着 小自私 自我中心 倾向的特点,本册教材结合现代公共生...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课文。3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体现的主题思想。4 根据要求写作文。5 在生活中注意学习语文。6 背诵关于爱国的诗歌。7 引导学生了解亲爱的祖国。学...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

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六年级语文。满分 100分时间 100分钟 学校姓名得分。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y u y g d p o xi o xi ng y ng p ng p i t i xi n k ng k i l ng lzh n d ng ji ti 2 给多音字注音 组词。3分 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