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册备课朱小花

发布 2020-07-30 02:53:28 阅读 5883

山师大版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西岗镇卓楼小学。

课题:1、《论语》八则。

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论语》八则文意活动广角。

教学反思。学习本课,应在教师指导下,熟读节选内容,在练读中了解文意并且认识到人物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收获。

课题:2、《大学》(二则)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学》二则的原文及译文。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8页。

六、活动广角:第8—9页。

七、成长阶梯:第10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大学》(二则)

经典回放温馨点击活动广角。

活动广角成长阶梯。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好《经典回放》的作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并结合文意深化认知。力求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联系自身修养,陶冶情操。

课题:3、《中庸》(二则)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庸》二则的原文及译文。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阶梯:第16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中庸》(二则)

原文译文。诵读经典交流心得。

教学反思。本课的学习,需要大力引导学生展开反复的朗读,在诵读经典中扩充知识、提升能力、涵养品德。

课题:4、《列子·汤问》(二则)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列子·汤问》二则的原文及译文。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9页。

六、活动广角:第页。

七、成长阶梯:第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4、《列子·汤问》(二则)

经典回放——原文和文意——节奏和韵律——理解意思——温馨点击活动广角——课外延伸。

教后反思。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好《经典回放》的作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并结合文意深化认知。力求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联系自身修养,陶冶情操。

课题:5、《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的原文及译文。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4—28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

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页。

六、活动广角:第—31页。

七、成长阶梯:第31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原文译文。诵读经典交流心得。

教学反思。本课的学习,需要大力引导学生展开反复的朗读,在诵读经典中扩充知识、提升能力、涵养品德。

课题:6、马援。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原文及译文。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对人物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难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六上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尚德修身。1 教学目的 1 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2 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2 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第1课。1 教学目标。1 了解出处。2 明白美好品德的重要性。2 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德才兼备...

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学习目标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蒙书特别适合于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从小养成敦厚善良 孝亲敬长的良好品质。对于从未接触过经典的成年人,同样需要补上启蒙教育课,和孩子一起成长。1 幼学琼林 一 一 导课,激发学生诵读 幼学琼...

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一 诗经 二首 之 木瓜 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 1 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背诵 木瓜 一诗。2 了解 木瓜 中所表现的纯洁爱情。3 明白真正爱的真谛。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 投桃报李 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