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经》(二首)之《木瓜》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背诵《木瓜》一诗。
2、了解《木瓜》中所表现的纯洁爱情。
3、明白真正爱的真谛。
教学过程:一、导语: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
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西方人是否还有这种传统不清楚,但我们从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中读到过类似“投桃报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满着悲剧色彩。如今我们似乎已不太看重仪式了。
其实,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投桃报李”的仪式。
二、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背诵《木瓜》一诗。
木瓜。原文】
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③。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④。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投:投送。②琼:美玉。琚(ju)佩玉。③瑶:美玉。④玖(jiu):浅黑色的玉。
译文】你用木瓜送给我,我用美玉回报你。美玉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你用木桃送给我,我用琼瑶作回报。
琼瑶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你用木李送给我,我用琼玖作回报。琼玖不单是匈报,也是为求永相好。
3、讨论:木瓜》一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总结:本诗从字面描写看写的是两个人之间礼物的相互赠送,而实质上是表示相互间的感情,是写一个男子与钟爱的女子互赠信物以定同心之约。
4、出示: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讨论总结:深挚的母爱。
5、出示: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讨论总结:友情。
6、讨论:如果人世间没有了爱,会怎么样?
总结:在我们的周围有着美好的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正是由于这些爱充溢在我们身边,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幸福快乐。
七、放《爱的真谛》一歌,让学生学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一《诗经》(二首)之《子衿》
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子衿》一诗。
2、品读诗词,体验、感受思念这种情感。
3、尝试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化为诗歌,学会用诗歌释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放毛阿敏的《思念》“你从**来/ 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 飞进我的窗口/ 不知能做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 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 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 你从**来/ 我的朋友/ 你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难道你又要匆匆离去/ 又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的一首女子在城阙思念、盼望情人的诗。
原文]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④在城阙兮。⑤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注释]①子:男子的美称。衿:
即襟,衣领。②嗣音:传音讯。
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④挑、达:
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⑤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熟读,比赛看谁背得快。
三、思念是我们在生命中都经常体验到的一种情感,谁还可以举出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古典诗词。
四、让学生熟读以下诗词,品味其中浓浓的思念之情。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有谁没有经历过离别之后的思念,那么就让我们把一腔深情化为美丽的诗歌吧。课堂上写作,当堂朗诵。课下抄录于作业本上。
二、《老子》(五章)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总第3课时。
学习目标。1、老子简介,读诵《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一章。
2、体会老子在本章中的辩证思想和无为自然的人生态度。
3、联系现实,谈谈自己对本章的认识。
知识链接。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汉族,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古时,老字的读音和‘李’字相同)。
经过专家大量考证及考古发掘,终于证实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故里位于现在的河南鹿邑县,由此确认老子为河南鹿邑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学习内容。一、入境生趣。
道可道,非常道”“天长地久”“上善若水”“自知之明”……说起这些话,我们都不会觉得陌生,它们都出自我国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老子》。
让学生说说对老子的认识: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天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不辞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有与无相互对立而得以产生,难和易互相对立而形成,长与短相对立而得以体现,高与下互相对立而存在,音与声相对立而和谐,前与后互相对立而出现,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来对一切问题,实行“不言”的教导,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以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自恃己能,立功而不甘落后自居,也只有他不居功,其功绩才不会失去。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我们在朗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章时,大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呢?
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
2.它们之间除了完全对立之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互相对立中互相依赖,是相反相成的概念,离开前者则后者不存在,离开后者则前者不成立,同时,二者又可以转化。这种关系是哲学中对立统一辩证关系。
3.这种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规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默读这一章)
一切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
4.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可以做它的佐证?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 我们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君子”这个词,“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而在《老子》中则经常提及“圣人”,何谓“圣人”呢?
道家的“圣人”指的是悟“道”者,以“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人,也有的人认为“圣人”指的是统治者。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展示提升。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处无为之事。
天下皆知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行不言之教。
美之为美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功成而弗居。
相反相成,互相转化——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达标检测。1.虽然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你觉得这一章对你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2.“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治国思想,“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就是“我不特别想怎么样”。
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慎行贵言,顺应自然,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更不能作威作福,为所欲为,应该让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甚至让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做到最好。否则,就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学习小结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反思不足。
2、《老子》(二章)之天长地久。
总第4课时。
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并且能够流利地解说本文意思。
2.认识到修身的重要性,**修身的具体可行的方法。
知识链接。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内容博大精深,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前475~前221)至秦汉时期,包括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汉初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学习内容。一、入境生趣。
1、导语:问学生有谁知道管子的事迹。(管鲍之交、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
2、管仲(公元前725-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
辅佐齐桓公(小白),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分设各级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征赋税,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
后人将其著作收编成书,名为《管子》共86篇,今存76篇16万言,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中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学习目标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蒙书特别适合于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从小养成敦厚善良 孝亲敬长的良好品质。对于从未接触过经典的成年人,同样需要补上启蒙教育课,和孩子一起成长。1 幼学琼林 一 一 导课,激发学生诵读 幼学琼...
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1课 论语 八则 一 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 3页原文和文意。教学过程 二 简介 论语 三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六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多兴趣广泛,好奇心强,特别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更能保持较为持久的热情,但在阅读方面眼界不够开阔,知识积累不丰富,对祖国语言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二 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共有十三课,分为经典驿站 人物长廊 名胜游踪 艺术乐园四个单元。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