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发布 2020-07-28 20:10:28 阅读 5369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简要叙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和《爱之链》4篇课文。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多角度、立体地歌颂了人情美、人性美。《负荆请罪》写的是"将相和"的故事:

蔺相如为国受辱忍让,廉颇为国、为友登门谢罪;《最后的姿势》讲述了谭千秋忠于职守,在生死关头用生命保护学生的高尚师德;《船长》塑造了船长在客轮被撞毁的危机时刻,指挥若定,视死如归,为旅客置生死于度外,为职守"与阵地共存亡"的崇高形象!《爱之链》是写下岗的乔依,在路上主动帮助老太太修车,并谢绝了报酬;老太太开车到了一个路边的小饭店吃饭,又暗暗资助孕妇的故事。这四篇课文分别歌颂了爱国、爱生、爱岗、爱社会的伟大精神,展现了课文主人公们为祖国、为他人献出真爱,甚至自己的生命,向人间撒播真情的崇高精神境界。

而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安排学生"回家做一件事,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然后向他们示爱,记下整个过程;单元练习的"诵读与感悟",要求学生领悟汪国真《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这就较好地把阅读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活化了各项训练,增强了训练效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目标要具体清晰)

本单元这组课文,塑造了一个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物形象,奏响了一首首生命的赞歌,用平凡的言行实现了生命的价值。让学生了解美德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关心他人,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1、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负荆请罪》,背诵课文《船长》中25节至30节的内容。

3、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尝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些成语的意思与**,如“负荆请罪”;尝试排演小话剧;学习揣摩课文题目在表达文章思想感情中的作用,学习通过丰富合理的想象来深化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4、品读文本的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感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的思想感情。

5、在口语交际中,学习采访的本领,懂得采访要做充分准备,采访时要礼貌得体等,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6、引导学生体会爱,懂得感恩,尝试表达“爱”,用文字倾吐自己的心声。

7、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交流感受。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二.篇目教学分析。

5.负荆请罪》

文本解读】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将相和》,这个故事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本课《负荆请罪》是由此编写的一个历史小话剧,是一个两幕剧。第一幕讲述了蔺相如的门客不满蔺相如在廉颇面前表现的懦弱,蔺相如解释了自己不与廉颇计较的原因。

第二幕讲的是廉颇明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着荆条去蔺府登门谢罪的事。

要引导学生关注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请罪背景:“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是有缘由的,廉颇为什么会和蔺相如闹不和呢?这事起于蔺相如的地位。

原本是一**家门客的蔺相如,凭着他的足智多谋、不畏**为赵国屡立奇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职位比廉颇还大的上卿。

二、请罪原因:廉颇为何请罪,他有什么罪?这需要我们从第一幕话剧中寻找答案。

从第一幕中,了解廉颇的请罪原因。第一幕廉颇并没有出现,而是蔺相如和他的门客的一番对话。地点是蔺府。

为了更好地把握请罪原因,可在课前让学生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

三、请罪过程:廉颇“负荆请罪”是剧本第二幕内容,学生通过学习,领悟请罪情节,特别对廉颇当时的表现作了仔细揣摩:廉颇从原先的傲慢转为真诚道歉,每一个动作、荆条的背负、说话的表情以及头微低侧,满脸愧疚的神态都把握到位。

从而让学生感受廉颇有错就改的大度,体现大将军的肚量。

教学目标分析】

1、联系课文内容,能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2、以“惧怕、昏庸、宽恕”三个词语为突破口,通过品味语言、神情、动作,认识人物特点,了解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及廉颇知错能改、以大局为重的品质,并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运用】(**资源、练习册、单元测试卷、语文自读课本等)

1、蔺相如生平简介: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索“和氏璧”,宦官缪贤推荐手下门客蔺相如出使。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

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赵国,约会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与秦王相见,他又随赵王同行,在筵席上,没有使赵王受屈辱,大长了赵国的志气,大灭了秦国的威风,因功得任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结果使廉颇很不高兴。为避免和廉颇相争而误了国事,他每次出门,避让廉颇,常常装病不上朝,不想和廉颇排地位高低,最后使廉颇很受感动,十分惭愧,两人结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和衷体国,使秦国长时期内不敢出兵攻打赵国。

2、廉颇生平简介。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

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

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放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3、阅读小故事《和氏之璧》《渑池之会》、《完璧归赵》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负荆请罪》2课时。

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负荆请罪,齐读课题。

负”有以下几种解释,“负荆请罪”的“负”应选:( 4 )

a、战败,失败(跟“胜”相反);

b、承担,担任;

c、享有、具有;

d、用背部背。

负荆请罪”什么意思?

2、通过预习,你知道是谁向谁“负荆请罪”吗?

板书:蔺相如廉颇。

3、学生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史记》,学习其中的一则故事“负荆请罪”。(齐读课题)

二、布置自读。

自读要求: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利用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词:

廉颇蔺相如府邸。

将军上卿门客。

针锋相对深明大义。

唇枪舌剑宽容大度。

指导读准字音,包括友情提醒。(颇、蔺、卿、邸)

你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相机指导理解:府邸、上卿、门客、针锋相对、深明大义、唇枪舌剑、宽容大度)

再次齐读词语。

四、借助三个词语走进剧本,了解人物。

出示另一组生词:惧怕、 昏庸、 宽恕。

1、指导朗读。

2、按照学生的学习要求分别学习三个词语。(顺序不限)

惧怕。“惧怕”什么意思?

( 谁 )认为(谁 )惧怕(谁 )。

生:廉颇认为蔺相如惧怕自己。

韩勃认为蔺相如惧怕廉颇。

文中哪些地方反映出蔺相如惧怕廉颇?找出文中的句子以及学生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交流。

是真的怕吗?(不怕)蔺相如为什么要这么做?

出示: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

指导朗读,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练习说话。

( 的蔺相如。

板书:深明大义

昏庸。“昏庸”什么意思?

( 谁 )认为(谁 )昏庸。

廉颇真的昏庸吗?找出文中句子以及学生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交流。

相机出示:蔺大人,请你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你。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蔺大人,最初我还以为你怕我哩,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你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我们赵国着想。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哪!

“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哪!”“你”指的是谁?蔺相如深刻的明白什么大义?(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的廉颇的蔺相如。

指导朗读。板书:爽直豪迈知错就改宽容大度。

宽恕。( 谁)请求(谁 )的宽恕。

怎样请求宽恕?结合课文,指导朗读。

从中你看出什么?

四、总结全文。

课时作业设计】

1、给文中人物对话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语气。

2、分小组排演课本剧《负荆请罪》,下节课进行表演。

六年级语文试题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语测试卷卷首语第二单元的学习结束了,今天就给自己做个以后也要学着灵活运用自己搜集的成语 名人名言使作内容更丰富,更。第二单元语测试卷。卷首语第二单元的学习结...

2019小学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姓名 成绩 一 看拼音写词语。5分 w p uc zhu 辩 偏 污 锦 笨 di oy b q xu n 零 误 育 程 丽。二 比一比组成词语。10分 焚 稍 侥 躁 侍 婪 俏 饶 燥 恃 斓 酱 溅 琐 萃 澜 桨 贱 锁 瘁 三 补充词语。9分 首 姿出 拔 开 ...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预习单

22 古诗两首 预习单 姓名。一读 1.我大声朗读 古诗两首 连题目也不错过,不认识的字作上了记号。2.读完后想办法认识这些陌生的字,一个都不放过。我看生字表认识的字有 其中有几个字特别难写,我想办法记住它们了。其中有几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我也想办法记住它们了。我另外查字典认识的字有 3.我反复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