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发布 2020-07-22 08:47:28 阅读 5668

其他学科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1.字体全部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字体,行距固定值20磅。

2.页边距上2.5,下、左、右均2厘米。

3.该注意的层次序数、字体以及标点用对就行了,另起空两格。

例如:课题:美化教室一角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

难点: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交流自己看过的好书,并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同桌。

二)指名汇报你看过的好书,并说说它好在**。

三)二、临摹好书的封面。

一)交流看过的好书的封面。

二)**临摹的注意事项。

(三)尝试临摹好书的封面,教师巡视指导。

四)辅导后再次临摹好书封面。

三、为临摹的这本好书写一段推介文字。

.同桌互相交流如何为临摹的这本好书写一段推介文字。

小组交流。课题:《形色协奏曲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难点: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教材、图画本。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导入:老师喜欢边听**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4、形式**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

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课题:《形色协奏曲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难点: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教材、图画本。

教学过程:一、主观表达。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二、欣赏提升。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四、拓展评价。

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课题:《俯仰之间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2.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3.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难点: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教学准备:课件、俯视的**学具准备:图画本、铅笔、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泰山吗?谁来说一说泰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老师也爬过泰山,这是前几年老师在泰山上拍的风景**,课件展示泰山**。

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些风景**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平视、仰视、俯视。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

一)欣赏俯视**,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江南地势平缓,山峦不大也不够连贯,因此属于丘陵地带;而塞北山峦壮阔,连绵不断,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

小结:自然地貌给人以自然、、荒凉之感,线条随意、夸张,完全随心所欲;而人文地貌——农用网络,则给人以清新、整齐之感,让人觉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但人类也要警惕再造过头造成的危害!

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a.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b.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二)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看这两张**,它们是同一个荷花。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三)示范引导。

1.今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转换的画纸上呢?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教师示范创作。边创作边讲解。

2.谁能把老师刚才绘画的步骤总结一下?

教师板书。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3.欣赏线描风景作品。

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或者老师的**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a.根据**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课题:《俯仰之间第2课时。

教学目标:1.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2.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3.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难点: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教学准备:课件、俯视的**学具准备:图画本、铅笔、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

2.师生看课件,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

师生看一**片,提问:这些**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

二、交流尝试。

1.信息交流。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

2)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学生边说,老师边从课件的**资料库中调出合适的**借以激发艺术表现欲望。)

3.限时尝试绘画。

三、对比分析。

1.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2.欣赏《河畔》,并出示根据这幅**画的两幅线描,问:这两幅画你喜欢哪幅?说说你的理由。

1)一幅画面线条组织疏密得当,显得有层次,有主次。另一幅画面线条组织密集,显得杂乱,没层次。

2)启发学生在面对对象时要懂得取舍,合理运用线条的疏密等技法表现画面,增强其视觉效果及美感,不一定线条越多就越好。

四、创作评析。

1.学生继续作业。2.作业观赏交流,展开自评、互评。

五、拓展运用

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生活场景中.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通过观察活动中经常变换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获得一些意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问:在生活中,你从俯视的角度看到过哪些有意思的场景呢?

2023年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进度计划表。第一课形色协奏曲。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2 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二 教学重点。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三 教学难点。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5课能干的工程车 活动一 教学目标。1 认识各种工程车,了解它们不同的造造型特征及功能用途。2 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3 能巧妙选择 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辆工程车。4 在动手制作 描画工程车的过程中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领会设计与创造的意义。教学过程。...

湘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体系 特点 内容结构 每个单元特点及地位和作用 教材重难点 学习本册教材的基础 学完应达到的水平。本册教材的教学理念在于 运用形 色 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看看自己的工具 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 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传递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