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将相和

发布 2020-07-17 07:40:28 阅读 5636

13.将相和。

1.学习第一个故事,了解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经过以及故事的结果。2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的斗争精神。

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的斗争精神。

1.听写生字及本课的成语。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文章一开始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第2-10自然段,同学们边看边想,将这部分内容分成四层意思,每层意思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3)交流“骗玉”、“解难”、“智斗”、“归赵”。(4)逐层讲读课文。

a.赵王碰到了一个什么棘手问题?你能用上“如果就,如果就”来说好吗?(学生自说。)

b.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蔺相如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你划出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的句子,钻研一下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想好了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

(板书:愿意,如果就,如果一定,理直气壮,撞碎,举起等。)

c.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归纳:在赵王为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出使秦国。从蔺相如取回宝玉拿在手中到理直气壮地揭露秦王,从扬言要把“脑袋和宝玉一块撞碎在柱子上”到巧妙地想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这一系列语言动作,都表明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大智大勇)。

d.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理直气壮、大大方方的语气读蔺相如与秦王的两段对话。

c.故事的结果怎样?(板书:归赵。)顺势完成作业本第5题的第1小题:蔺。

投影片。小黑板。

相如之所以叫人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是因为。秦王之所以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是因为。(5)学生参照板书复述智斗经过。小结课文第一段。

六年级作文 《将相和》缩写

将相和 缩写。写作人 桑彦松。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有一年,琴晚听说赵王的了一块无价之宝 和氏璧,让赵王送来,说是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知道秦王在骗他的和氏璧,正不知道如何是好时,有人向他推荐了蔺相如。蔺相如向他讲了自己的想法,赵王无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亲过去...

六年级作文 《将相和》缩写

将相和 缩写。写作人 桑彦松。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有一年,琴晚听说赵王的了一块无价之宝 和氏璧,让赵王送来,说是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知道秦王在骗他的和氏璧,正不知道如何是好时,有人向他推荐了蔺相如。蔺相如向他讲了自己的想法,赵王无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亲过去...

小学六年级作文 缩写《将相和》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秦王知道赵王得了一块和氏璧,就写信说愿意拿15座城换。赵王很着急,找来了蔺相如,蔺相如说愿带着璧去秦国。蔺相如献上璧,秦王不提15座城的事,蔺相如骗回璧威胁秦王,秦王只好约好典礼日期。蔺相如让手下带和氏璧回赵国去了。到了那天,蔺相如大声骂秦王,秦王只好让他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