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发布 2020-06-22 17:54:28 阅读 9735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出版的《四年级下册数学》

授课时间:54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张朦新。

授课对象:路砦小学四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交流汇报、归纳总结能概括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 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演示、操作实践,能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会绘制平面示意图,知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总结能理解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4、 学生结合现实情境,通过自主探索,测量、小组合作、汇报、归纳能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5、 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具体操作活动,自主**、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分类,及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6、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观察、比较会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7、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统计、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课时1:学前教育:了解上课应遵守的纪律,掌握正确地学习方法。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内容标准: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通自主探索、交流汇报、归纳总结能概括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安排:课时2: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课时3: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会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课时4:练习巩固没有括号的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课时5: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为什么使用小括号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课时6;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及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知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内容目标: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演示、操作实践,能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会绘制平面示意图,知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安排:课时7:能明确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时8: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学会绘制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

课时9:在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课时10:能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会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内容目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总结能理解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安排:课时1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时12:能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时13: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时14: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课时15: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课时16: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

课时17: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会选择合适方法。

课时18:会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并用所学知识解决乘除计算的实践问题。

课时19:巩固所学的运算定律,会对算式进行变形使计算简便。

课时20: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内容目标:学生结合现实情境,通过自主探索,测量、小组合作、汇报、归纳能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安排:课时21: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22: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知道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会正确读写小数。

课时23: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课时24: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会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课时25: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会应用规律进行计算。

课时26:会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为原数的/1000。

课时27:理解单名数和复名数,并会互相转换。会把单名数改成小数。

课时28:会将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改成低级单位。

课时29: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并理解保留数位越多,精确度越高。

课时30:把大数改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课时3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以及求小数近似数的知识。

第五单元三角形。

内容目标: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具体操作活动,自主**、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分类,及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安排:课时32: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课时33: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课时34: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数位特征。

课时35:发现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能根据两个角的度数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课时36: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加深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理解。

课时37: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时38:加深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内容目标: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观察、比较会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

教学安排:课时39: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课时40: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时41:小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时42:练习小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43: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会进行简便运算。

课时44:练习课,会用运算定律熟练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统计。

内容目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统计、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安排:课时45: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知道特征。

课时46: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内容目标: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课时47:认识不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课时48:认识: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49:练习课进一步认识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课时50:小管家。

第九单元总复习。

内容目标:学生在复习中,通过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全面的达到本期的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简便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51: 复习小数的意义和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的比较、生活中的小数。

课时52: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课时53:复习空间与图形,位置与方向和三角形。

课时54:复习统计,学过的折线统计图。

课程实施】一) 教学方式:

问题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学生生成、**、交流的问题,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等活动。

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小学语文。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授课时间 82课时左右。授课教师 陈婉张姗姗。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课程总目标 1 联系上下文 借助字典 词典认识生字200个,能够用规范的正楷字体书写本册200个生字。养成...

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1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 可根据学情,整合教材,调整教学顺序,提高教学的效率。3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 删减 扩展,替换。2.实施手段 1 充分利用各种 材料,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2 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英语书法比赛 单词...

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数学。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教学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时数 60课时。设计教师 陈锐杨俊利。适用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课程目标 1 知道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学会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