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学会报警。
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记急救、火警、盗警**号码,在遇到急救病人、车祸、火警、失窃等紧急意外事故时懂得如何打**呼救报警。
2.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在处理现场时,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妥善处理。
二、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情况拨打不同的报警**。
难点:**接通后应该报出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2、 默读课文回答:(1)遇到哪些意外可以报警。(2)报警**包括哪些?
3、 小结:(1)报警**不能乱拨,否则干扰了救接部门的工作,要追究责任。
2)报警时要镇定、沉着,要说明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以便有关人员能迅速而明确地赶赴现场,进行处理。
4、 练习:遇到急性病病人、车祸、火灾、失窃时拨打的急救、报警**号码是什么?
第二课时、善于休息。
一、 教学目的:
1. 使同学懂得在读书、做作业或复习功课出现疲劳时,运用各种方式消除疲劳,以便更好地学习。
2.教育学生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过程中为什么要休息,休息的最佳形式与时间。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大脑是仁弟头脑的最高“司令部”,能赋予人类最高度的指挥和创造力。因此,要按照大脑的活动规律科学用脑,使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
2、 自由读课文,讨论。
1)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 在什么情况下休息?为什么要休息。
3) 消除疲劳的最佳形式怎样,结合图回答。
3、 小结:(1)睡觉的时间。
(2)学习出现疲劳时休息的时间及方法。
3)剧烈运动后的休息时间及方法。
4、 练习:
1) 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除眼睛疲劳。
2) 连续看了3个小时电视,最直接会引起什么器官疲劳?
第三课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 教学目的:
让同学们懂得只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学得活、学得深,才能牢固地把握知识。
二、教学重点:什么是独立思考?
难点: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什么叫做独立思考?怎样才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 自渎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3) 讲述“多观察、勤思考、敢提问、求理解”。
4) 由利己内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
5) 小结:同学们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中应多琢磨,积极地去思考,理解后记忆。
6) 练习:
语文老师要求写一篇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a同学从《作文大会》中找到一篇类似的作文抄给老师。b同学则经过拟提纲、打草稿、修改、抄写。
花了几天时间才完成作业。哪一位同学的学习方法好?
第四课时、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一)
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食物中的七大营养素的食物和各自的作用。
2.教育学生注意卫生清洁,在家常清洁,防止细菌、病菌的入侵。
二、教学重点:富含各类营养素的食物和各自的作用。
难点:常见营养素缺乏性疾病。
三、教学过程:
1、解释:什么叫做营养素?
2、读课文回答:
1)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分为哪七大类?
2) 蛋白质在人体的作用是什么?那些事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3) 脂肪在人体有什么作用?哪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
4)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有什么作用?哪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四、总结: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期,必须营养均衡。
五、练习:选择:(1)下列富含蛋白质的事物有?
3) 下列富含热量主要由几种提供?
第五课时、细菌、病原菌和病毒。
一、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什么叫做细菌、病原菌和病毒。以及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2.教育:引导学生讲文明,爱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细菌的入侵。
二、教学重点:引起人类某些疾病的微生物名称存在形式。
难点:细菌、病毒的致病机理。
三、教学过程:
1、 什么是细菌、病原菌和病毒?
2、 细菌的分类,大多书的细菌对人类和物有益吗?
3、 病原菌和病毒都不能通过人体进入,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途径侵入人体。
4、 病原菌或病毒是经过什么传播?
四、总结。五、练习:1、判断:
所有细菌都含引起疾病( )
肝炎流感爱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六、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定义,传播的三个环节、常见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和传播方式及其预防方法。
二、教学重点:传染病的四种传播途径。
难点:传染病发生的三个基本环节。
三、教学过程:
1、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2、 学生中常见肠道传染病有哪些?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四、总结: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原则是控制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五、练习:填空:
1、 流行**冒属---传染病。
2、 为了预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事物要煮熟,饭前便后要。
七、沙眼。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沙眼的传播方式、注意预防。
二、教学重点:沙眼的传播途径。
难点:沙眼的症状及预防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什么是沙眼?
2、 沙眼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3、 沙眼的症状怎样?
4、 沙眼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四、教学总结:
沙眼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而又不被人重视的眼部传染并。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搽眼、不用别人的毛巾。
五、练习:说一说怎样预防沙眼。
八、急性传染病性结膜炎。
一、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急性传染病性结膜炎的传播方式及预防方法。
2. 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清洁,防止病毒的感染,注意个人健康。
二、教学重点:“红眼病”的传播途径。
难点:“红眼病”的症状与预防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什么是红眼病,它是怎样传染?
2、 红眼病的症状有哪些?
3、 红眼病的预防方法?
四、总结:红眼病是近年来每逢夏季便在我市发病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我们要注意预防。
五、练习:怎样预防急性传染病性结膜炎?
九、流行性脑膜炎。
一、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流行性脑膜炎的传播方式,重视做好预防工作。
2.教育学生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要求学生注意个人环境的卫生清洁,防止病毒的感染。
二、教学重点:流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传播途径。
难点:流行性脑膜炎的预防工作。
三、教学过程:
1、 什么是流行性脑膜炎?它是由什么传染?
2、 流行性脑膜炎的主要症状。
3、 流行性脑膜炎的传播途径。
4、 流行性脑膜炎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四、总结:流行性脑膜炎又叫流行性脑脊椎膜炎,简称流脑。是各春季节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五、练习:怎样预防流行性脑膜炎?
十、流行性腮腺炎。
一、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流行特征和预防方法。
2.教育学生要注意卫生,爱护环境清洁,防止流行病毒的感染。
二、教学重点: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难点:注射腮腺炎疫苗。提高特异免疫力。
三、教学过程:
1、 释题,什么叫做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途径。
2、 腮腺炎的常见症状。
3、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
4、 练习:怎样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四、总结。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品尝时间馅饼。
教育目标:了解学生对时间的合理安排,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认真想过自己的时间到底是怎样过的呢?你有没有品尝时间馅饼,你为时间馅饼做过什么?
二、授新课 1、请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讲解课文。
三、 课堂活动。
a) 议一议。
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问题:
1)你一天的时间是怎么过的?
2)你认为哪些安排比较合理,那些时间安排不大合适?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些问题。
b) 说一说各组选派一位同学把刚才说的话在全班发言。
c)请将你的选择填在方格里。
书本第二页静思角教师: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把你的选择填在括号内。 e)深入内容。
在这些时间里你为时间馅饼做了什么馅?请填在书本上。
四、 实践指导制作学习娱乐计划。
五、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学会了怎么合理安排时间,今后希望同学们能安排好时间。
六、品尝时间馅饼。
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留言板,然后全班齐读一遍。 教后记:让学生知道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第二课记忆乐园
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记忆的规律,认识一些记忆的方法,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同学们,你们有那些记忆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记忆方法二、 讲授新课 1、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老师作小结。 三、 课堂活动 1、 做一做 a、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组数字,学生在一分钟内把它记下来。看谁记得多。 b、学生汇报交流。
四年级健康教育读本教案上
第一章和身体做朋友。第一课 人的内脏器官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内脏器官的名称。2.让学生对人体内脏各部分功能有初步了解。3.初步培养学生保护内脏各器官的意识。重难点 认识内脏器官,了解内脏器官功能并培养学生保护内脏各器官的意识。课前准备 内脏器官各分解 全图。过程 一 导入。师 在一年...
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上
请你将你的选择填在 中。教师 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把你的选择填在括号内。目的是教育学生要有自知之明,正确对待同学的评价。采花游戏。教师 请两位同学到讲台来,讲台一左一右有两个 花园 请将喜欢的 花朵 采到 花篮 中。其他同学打开书,将你采摘的 花朵 上的字都写在卡片纸上,然后写...
健康教育四年级 上
目录。一 保护鼻子2 二 预防近视6 三 我们的运动系统9 四 传染病是怎样传染的14 五 饮水的学问17 六 消化系统的作用和保健20 七 我们应该吃什么23 八 家用化学品26 九 怎样测量身高 体重 脉搏31 十 快乐旅游36 十。一 面对困难40 一 保护鼻子 一 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