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永生的眼睛8》

发布 2020-05-29 09:46:28 阅读 2557

永生的眼睛。

使学生逐渐理解内容,使学生对器官捐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会到器官捐献的意义,达到感情的升华。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质疑揭题。

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

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你在**?”

师:大家都听见了吗?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唤、感谢的是谁?

(学生齐答)对,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温迪一家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板题:

永生的眼睛)师: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呢?生:

永生是什么意思?生: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

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

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导入时通过多**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第一次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及时归纳学生的问题理出学习的思路。]二、**学习,释疑解惑。

1.小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时,“我”的态度如何?(板书角膜捐献:母亲父亲女儿。

我”的态度:不情愿遵从遗愿主动捐献)2.你从哭喊中体会到什么?

3.父亲是怎样教育引导使我从不情愿到遵从遗愿?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投影出示:“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1)这里有几句话?谁先来读读第二句话?你怎么样理解这句话。

(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重要,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有了;对人来说死亡就是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2)对于一个盲人,一个尿毒症患者,一个白血病人,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什么样的礼物最珍贵?(对于因角膜病致盲的人,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可使其复明。

通过肾脏移植(换肾)可**尿毒症。在配型成功的前提下,移植骨髓可以**白血病。所以对上述三种病人来说,“最珍贵的礼物”是角膜、肾、骨髓。

)3)怎样帮助别人恢复健康?(这有很多种办法。凡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好的。)(4)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重点部分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

4.请同学们再读5-8自然段,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温迪又怎样使“我”的态度发生由遵从遗愿到主动捐献的改变呢?

6.请同学们潜心默读9-13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想想令你感动的原因。

7.学生画句子做批注后,小组交流并全班交流。

温迪离我而去了,她去世后的三周,我收到了一封角膜银行的信。

出示配乐幻灯片:“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

此时此刻,你对“永生”的含义有何进一步的理解?(人虽死,但精神永存)共同解答在学课文前提出的问题,答后擦去板书:谁?

怎样?为什么?[理解文章的主旨。

解决学生的疑问。]

8.关于这一家人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我国角膜捐献的情况。(1)课件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

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2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

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我国的角膜捐献情况显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让学生结合资料再次体会器官捐献的意义。学生很快联系实际感受到我国角膜捐献的匮乏。]

三、交流体会,课外延伸。

电脑课件出示: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入20世纪人类医学三大进步之一。

每年数以万计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后得以生存,肾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经超过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前景非常可观,然而器移植供体短缺的矛盾也日趋严重,目前大约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器官捐献。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充分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课文。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器官捐献。

联系课内外知识,体现大语文观。]板书设计:

角膜捐献“我”的态度母亲不情愿父亲遵从遗愿女儿主动捐献。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永生的眼睛1》

15 永生的眼睛。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关爱他人 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永生的眼睛3》

永生的眼睛。法。4.按课文前的 连接语 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5.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6.小调查 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二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 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永生的眼睛7》

永生的眼睛。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6个生字。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并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3.对自愿死后捐献器官的高尚行为产生敬佩之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眼睛失去了光明,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学生体验,纷纷说。2.结合 初显身手 交流课前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