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

发布 2020-05-28 10:08:28 阅读 8446

十二册语文教案。

第一组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组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分别是《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两篇略读课文《顶碗少年》、《手指》。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哲理,获得人生启示。

2、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时间:13课时。

1 文言文两则。

第一课时。3月1日第一周周二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学弈》

教学目的: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生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3月1日第一周周二总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的: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学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2 匆匆。第一课时。

3月2日第一周周三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

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3月3日第一周周四总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1.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2.继续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六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 复习。我们已经认识了...

六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十一册。刘翠。1.北京的色彩 一 紧扣题眼,初步感知。1.读课题,找准题眼 色彩 2.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 色彩 的句子。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总起句 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总结句 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3.根据总分结构,理清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语文百花园二 综合课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 语文百花园二 中编排了 温故知新 语文大课堂 和 习作 三个栏目。教学目标 1 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2 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3 提高学生搜集 整理资料的能力。4 语文大课堂活动 今日家乡 着力让学生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