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发布 2020-05-29 15:28:28 阅读 1147

语文百花园二 (综合课)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

教学目标: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

5、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时间:第六周。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1、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1)投影:“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比喻)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形容)”

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反馈交流:

第1个句子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

第2个句子中,用“雷明”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4)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2、拓展与交流。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2)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

3)教师酌情进行点评。

3、积少成多。

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顽固派的打击**,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

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

2)指导朗读并能背诵。

3)可以让学生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例如: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岳飞)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明。李梦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趁之?(清。林则徐)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清。秋臻)

人在异域最思念家乡,人在异国最怀念祖国。(侠名)

二、语文大课堂。

1、讨论。2、调查与采访。

1)组成小组,组成小组,走进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

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或录像等。

3)整理与分析。

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式的调查报告。

4)交流。三、习作。

1、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题目要求有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明这是自由作文:“可以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第一句话);第二层解释“两不限”的具体含义:“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限内容范围”,“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限文体样式”(第2句话);第三层提出写作要求: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恰当,自作修改等(第句话)

2、看“平台”,参与习作讨论。可按“习作讨论平台”的四点,先个体思考,再与同学交流。

3、自动笔,进行初步试写。根据各人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的练习,可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

4、选例文,组织交流评改。

教师审阅全班学生的初作,从中选择内容、不同的问题理文若干篇,分类与点评,使学生从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受到启发。注意:要让学生也参与点评、发表意见。

教学后记:教学中要注重写作指导,更要重视作文讲评。

第三单元。11、永远的歌声(单一课)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法等。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时间:第七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略)

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2——10自然段。

三、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

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1、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

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这节课就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语句: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长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同桌对读——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8——10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2、全班交流:

(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9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要求学生要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

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熟后练习3。

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板书设计:11、 永远的歌声。

永生难忘 首尾呼应

教学后记。本课我主要是抓住“怎么读——为什么——悟真情”这三个主要环节,带领学生理解感悟,并树立起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1、理解"歌声",认为歌声里包含着什么?说清楚课文中是用怎样的语句来写,你是如何体会到的。(找到叩询文本的钥匙)

2 、摘录词语,抓住一个细节,一个亮点。如我和二牛干脆下水抓鱼的场面:(摸呀捉呀追呀堵呀 )读词,你仿佛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教学中学生读得平平,没有意识到这四个人物动作的关键词在文中起的作用和领会作者的用词凝练。我就以声传情,以趣生情,以情悟情。

12 秋天的怀念(单一课)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写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想法设法帮我去北海,可是母亲已重病缠身,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母亲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电子教案。学校 朱村小学。班级 六年级 上 任课老师 叶红燕。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第一课时 main scene part a let s learn,make a map and talk 1 words 单词 science museum,post office...

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课题一 生命是宝贵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懂得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心怀感恩。体验社会对生命的关爱,初步知道生命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珍爱生命是一种责任。过程与方法 通过 生命来自父母 生命与爱相随 生命只有一次 三个话题活动,选择切入点深入学生心灵,在学生的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重点 会写120个字。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 习作的能力。激发兴趣,明确交际目标,引导互动交流。注意从倾听 表达 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