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 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 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 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 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曲面得出:
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 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5、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 制作圆柱。
三、练习。1、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第二课时(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运用侧面积公式、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质疑。怎样推倒圆柱的侧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 (略)
讨论: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说说: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三、新课 1.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2.教学例1。
用投影出示例1。
1)独立完成。
2)质疑、个别指导。
3.小结。
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4.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教师:请大家把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教师指着圆柱的展开图,“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5.教学例2。
出示例2的题目。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求表面积。
教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圆柱侧面积和底面积,后求表面积。
教师: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这个圆柱。
随后教师出示一圆柱模型,将数据标在图上。
教师:现在我们把这个圆柱展开。
出示展开图,如下:
让学生观察展开图,“在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等于多少?宽等于多少?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
指名学生回答,注意要使学生弄清每一步计算运用什么公式(如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等)。
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学生计算结果的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
6.教学例3。
出示例3。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已知圆柱形水桶的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求做这个水桶要用多少铁皮。
教师: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
使学生明白:水桶没有盖,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教师;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分哪几步?
学生分组计算、集体交流汇报
7.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四、巩固练习
1.做第5页3题。
学生独立完成。
2.运用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状的水桶,高是45厘米,底面半径是22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需要用多少材料?
五、作业 书5页题。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圆柱切分和拚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认识,掌握圆柱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提高空间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 复习。
回忆圆柱体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的求法。
二、 习题练习。
1、 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圆柱木棒,底面直径2厘米,高3厘米,如果沿地面直径纵剖后,表面积之和增加( )厘米。
a 6 b 12 c 24 d 48
2)把圆柱的钢材沿平行地面的方向截成三段,表面积之和增加12平方厘米,钢材的第面积应是( )
a 6 b 4 c 3 d 2
2、 讨论并解答。
一个圆柱木块,高减少1厘米后,表面积就减少了6.28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测量黄瓜表面积实践作业练习。
三、 作业;数学书 6页 7 8 9题。
四、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圆柱体体积。
教学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别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将圆柱的底面分成扇形切开教师应该给予表扬。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三、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会怎样呢?(看模型,联想长方体)
推导其体积计算公式。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v=sh
2.教学例1
出示例1 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2)用投影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v=sh=50×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2.1米=1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o立方厘米。
50平方厘米=0.5立方米
v=sh=0.5×2.1=1.05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i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五、 作业:数学书 9页、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二 1题回忆计算公式,并逐个计算。
2、选择:(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3)做一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4)求一段圆柱形钢条有多少立方米,是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六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
十二册语文教案。第一组教材分析。教学内容 本组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分别是 文言文两则 匆匆 桃花心木 两篇略读课文 顶碗少年 手指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拓展。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哲理,获得人生启示。2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
六年级下数学全册反思
勐宋乡小学2014 2015学年下学期 六 2 班数学教学反思。曼方小学刀正强。通过本册教材的教学研究,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 创新的思维,知道了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面的内容,应深入 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实践中使我体会到,创建 生活课堂 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年级全册教案
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1 能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2 可以找出生活中的机器人。3 能够描绘出生活中机器人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 了解机器人的历史和分类。2 掌握机器人的发展方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新科技的学习兴趣,促发求知欲。4.行为与创新。考虑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