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数学第五教案

发布 2020-05-28 10:03:28 阅读 3412

锅圈岩乡马场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组数学集体备课讨论记录。

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备课时间:2024年4月20日。

主备人:吉鸿海参备人员:陈晓艳。

记录人:陈晓艳备课地点:数学组办公室。

教学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课时:共4课时。

讨论过程记录如下:

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

本单元在学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识,认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本单元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不安排应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前两道例题都是关于正比例的,分别教学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后一道例题教学反比例的知识。

1、细致安排学生的首次感知。

2、变换情境,让学生反复感知,重温发现正比例关系的方法。

3、建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

本单元教学要形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概念是一类现象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形成概念要对感性认识进行抽象与概括。

4、应用概念,判断比例关系。

5、认识并简单应用正比例的图像,强调数形结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和反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3、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4、在相关题目中要渗透适当的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正反比例的意义。

2、正反比例的判断。

陈晓艳:这一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难点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吉鸿海: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前两道例题都是关于正比例的,分别教学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后一道例题教学反比例的知识。

陈晓艳:本单元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不安排应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吉鸿海:抓住关键,组织开展针对性的专项练习,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措施。教材中已经配备了一些这样的练习。教师还可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酌情加以增补,力求当堂巩固。

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教学内容:

p62-6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正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征。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的平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的,就让学生亲自去**。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情促思。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师: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当其中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二、初步感知**规律。

1、出示例1的**(略)。

说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1)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得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板书:相关联的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寻找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学生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肯定并确认这一规律,特别是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根据发现的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填表后观察表中数据,依次讨论表下的4个问题。

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作适当的板书。

3、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k(一定)

揭示板书课题。

先观察思考,再同桌说说。

大组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也可能发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

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填表。

完整说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学生概括。三、巩固应用深化规律。

1、练一练。

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练习十三第1题。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2题。

先独立判断,再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理由。

4、练习十三第3题。

先说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画一画。

分别求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写**。

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5、思考:明明三岁时体重12千克,十一岁时体重44千克。于是小张就说:“明明的体重和身高成正比例。”你认为小张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2课时。教案内容:

p63—64。

教学目标: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堂中向学生动态地展示正比例图像的绘制过程,引导学生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通过观察帮助学生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进而掌握利用图像由一个量的数值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的方法,使学生能逐步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

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如果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新知。

1、出示例1的**(略)。

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吗?

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3、展示、纠错。

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4、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

1)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2)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3)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延伸。

1、完成练一练。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

2、练习十三第4题。

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说出估计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5题。

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4、你能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出两种成正比例量关系的一组数据吗?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3课时。教学内容:

p64——65。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反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反比例量的特征。努力为学生提供**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1、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用字母怎样表示正比例关系?

六年级数学 下 第五单元测试

2015 2016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科第五单元测试卷。全卷满分120分,测试时间70分钟。一 判断。10分 1 5只小鸡装入4个笼子,至少有一个笼子放小鸡3只。2 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偶数。3 把7本书分别放进3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放4本。4 六 2 班有学生50人...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数学广角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鸽巢问题。单元要点分析。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教材专门安排 数学广角 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的内容。本单元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 鸽巢问题 使学生在理解 鸽巢问题 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

六年级下册第五模块教案

英语学科教案设计。永乐小学六年级班2013年03月08日。module 5 unit 1 课题。damingish ingabirthday party 课型语篇教学。任课教师。奚启华。1 能理解 认读生词 trumpet,ring doorbell,loudly.教学内容。2.能理解和认读句子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