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发布 2020-05-24 09:35:28 阅读 8899

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一),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下面,基本按单元顺序对本册教材的修订情况作一简要说明。

1. 根据“课标”要求,降低了难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对第一学段“图形与位置”的课程内容作了修改:一是删去了“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的内容和要求;二是降低了对“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的教学要求,不再要求根据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这四个方向,只要知道即可。因此,修订后的教材删去了实验教材中有关路线图的内容,同时,在需要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时,都采用标准的地图画法,并给出指“北”的方向标,以便于学生先判断出四个基本方向,再进一步辨认这四个方向。

2. 根据对实验教材的意见,将例题进行整合。

修订后的教材将例3和例5整合为例4,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和用估算解决问题。

1. 调整例题设计,使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更为合理。

在“口算除法”中增加了几十几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例题,让学生用已有的口算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同时,也为理解笔算算理作好铺垫。在“笔算除法”中增设了例3,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上能除尽的题目,减缓教学的坡度。增设例8和例9,重点教学如何将估算作为一个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

2. 重视对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总结与概括。

首先,无论在教学口算还是笔算时,教材都注重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重视沟通算理与算法的联系。在笔算除法中,教材分步给出了竖式的演算过程,并配合给出小棒图展示平均分的过程,还标注了每一个结果的含义或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算理,实现了从算理到算法的自然过渡。其次,在学生获得大量计算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教材重视让学生对计算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进一步掌握算法、形成计算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修订后的教材将统计知识的教学内容整体后移,将原来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的复式统计表移至本册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例1中,首先向学生提出活动任务“要知道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需要进行调查,获取数据;接着让学生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单式统计表)来呈现数据,讨论两类统计表的共同点,发现还有更简洁的形式——合二为一,形成复式统计表;最后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复式统计表包含的信息内涵更丰富,可直接看出男女生每一项活动喜欢的人数,更便于比较,并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或分析问题。以上三个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完整地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并体会其应用价值,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及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 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借助直观手段(方块、点子图)与算式相对应,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模型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数学思考、倾听、交流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2. 注重运算规律的探索,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首先,有些计算的算法是一致或相似的,教材通过设计相关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体会这些题目在算法上的一致性,促进计算方法的有效迁移;其次,练习中也设计了一类计算题(如练习十的第9题、练习十一的第10题),让学生通过对一组题目的计算,发现其中蕴含的运算规律,再利用规律直接写出其他各题的得数。通过让学生经历“猜想—计算—验证”的**过程,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经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 关注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正理解。

修订教材删去了面积的定义,而是采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其目的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也避免教师将功夫用在指导学生叙述面积的定义上,而忽视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真正理解。

2. 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由于学生常常误认为只有向上摆放的“面”才有面积,因此教材在例1后增加了“做一做”,要求学生摸一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并比较这两个面的大小,使学生认识到侧面的大小就是侧面的面积;为避免学生一提到面积就想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材在练习十四中增加了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比较,包括线段围成的图形和曲线围成的图形,其目的是突出面积概念的本质,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积概念。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例如,24时计时法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掌握。实验教材的做法是在钟面上标出内、外圈数呈现24时计时法。修订后的教材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轴”,将一日经过的时间展开,在时间轴上对比呈现一日内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时刻,目的是通过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联系起来,将“时刻”与数轴上的点建立对应关系,进一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降低思维难度。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降低了学习要求,如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小数加、减法,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位小数。此外,实验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和活动为场景,通过人民币、米制系统这些具体的量帮助学生认识小数,修订后的教材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面积、数尺和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内容,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增多了,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同时给出了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如例1中,要求学生用4个数字(含0)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教学稍复杂的排列问题。与二年级上册的例1相比,增加了0这一特殊元素;例2中,通过搭配服装的问题情境,教学分步乘法计算原理;例3中,要求算出4支球队的比赛场次(每两个队赛一场),教学组合问题。与二年级上册的例2相比,素材不同,且增加了一个元素。

根据整套教材落实“四能”的修订思路,本册教材仍然十分重视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每一部分核心内容之后,教材又安排了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共7个“解决问题”的例题,每一例题都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同时,将估算从计算教学中分离出来,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体现估算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之后,安排例8,让学生**除法估算的方法,掌握如何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安排例9,让学生学习如何灵活应用估算策略(乘法或除法)解决问题。

本册教材同样依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制作活动日历”和“我们的校园”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可操作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

三年级数学 人教版 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 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 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分为位置与方向 一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复式统计表 两位数乘两位数 面积 年月日 制作活动日历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数学广角 搭配 二 设计校园 总复习九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其中实验版教材中的 解决问题 单元在本册教材中融入各个单元之中,没有形成...

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 27课时 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

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学生获取知识 开发智力和发展能力的源泉。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解读教材,只有准确地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深入地挖掘教材的学习价值,才能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