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发布 2020-05-24 09:16:28 阅读 8691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材分析。

奇台二小三年级石妍。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把四个领域的知识用小的单元形式,交叉安排呈现在大家面前。第六单元——面积部分是空间与图形这个领域中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前提必须认真分析教材。

现在我将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本单元的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以及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与省编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有以下变化:

1)省编教材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七册的第六单元,其中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安排在第九册。

2)对“面积”的描述与省编教材稍有变化,更加严密。

省编教材: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人教版新教材: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增加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对比”(p74例1)。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它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二、教学目标:

一)单元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2、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四、教学难点:

1、恰当选择面积单位,估计物体面积的大小。

2、给学生留有**的空间,让学生在**中学习,在**中体验。

五、**本单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一)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难以恰当选择面积单位,估计物体面积的大小。

2、难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3、难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难以建立起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表象。

二)解决的策略:

1、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p72~73,面积单位的教学,教材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由于它们的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的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让学生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明确“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在省编教材中这一过程是被忽略的。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用纸折(折出1平方分米大小的一块)、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下几个同学)、摆一摆(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内能摆下多少本练习本)身上找、学具中找、以及生活中找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紧接着,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来巩固表象。

3、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估测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测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如“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

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长、宽(或边长)计算出面积。

4、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的过程。

例如p77,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材非常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的体验。

5、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土地面积时①首先,让学生感受体育场的广阔面积。以此感性认识为基础,说明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②然后,介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具体规定。

从知识的逻辑上来讲,考虑到学生尚末学习×1000等计算,所以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不要求学生推算。只要求了解知道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而且三年级的孩子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很难建立起这么大面积单位的表象,我们要提供一些中间的变量(如教室、校园、操场的大小等,p84“生活中的数学”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注:这部分内容原来在。

四、五年级教学。由于市制单位已经废除,土地面积大大简化,只有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有规律,所以提前进行教学。)

总之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对面积概念的教学要重体验领悟,对面积单位的教学要重实际应用,对面积公式的教学要重探索过程。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

三、编排特点。

1.联系儿童生活认识小数。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重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3.引导学生**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景(文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

四、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 27课时 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

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学生获取知识 开发智力和发展能力的源泉。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解读教材,只有准确地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深入地挖掘教材的学习价值,才能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总结

各位老师对每个单元中的重点 教学内容以及自己的处理方法分别进行分析,围绕单元组织,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1 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