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发布 2022-07-24 08:03:28 阅读 1080

秦皇岛市青龙县六拨子小学张起悦。

一、主要内容。

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数。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四边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四)数学思想方法。

二、各单元具体介绍。

第一单元测量。

一、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编排特点。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

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厚度。

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4)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

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

7)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编排。

一)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千米的认识。

三)吨的认识。

四)生活中的数学。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教学内容。

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

1.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一单元。现在这部分内容在三册已经出现。

2.原来按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现在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改革的步子更大。

3.原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部分,并且验算的方法单一(加法只能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减法只能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并且验算的策略更加多样化。

4.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更多位数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三、编排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2.加强估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第三单元四边形。

一、教学内容。

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长度的估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

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通过主题图的展示,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体现弹性要求。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第五单元时、分、秒。

一、教学内容。

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

3.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

a.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b.乘法的估算。

2.笔算乘法。

a.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b.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c.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d.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e.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再出现“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这样的算理叙述,而是以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方式呈现。

再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计算,不再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以前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编排特点。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第八单元可能性。

背景:课标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四大内容之一,并在第一学段就对可能性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一、教学内容。

1.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可能性的大小(两种结果、三种结果)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三、编排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2.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来体会可能性大小。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学内容。

简单的排列组合。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排列数或组合数。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逐步建构新的知识。

衣服搭配、摆几位数、求比赛场次等例子在二年级上册都出现过。

3.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排列数或组合数。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略)

四、课时安排(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授课时间 65课时左右。授课教师 三年级数学组。适用年级 小学三年级。学校 超化实验学校。一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一 加法。1 主题图。1 主题图借助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情况,为学习计算提供现实背景,同时渗透环境和动物保护的教育。2 首先呈现了四张湿地动物的 引发学生对湿地和湿地动物的关注。接着呈现了中国湿地三种类群的动物种类统计表,为后面计算教学提供数据支持。2 例1 三位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祖山学区 徐艳辉。一 教材的总体特点 1 内容结构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 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 秒。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