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备课

发布 2020-05-23 20:07:28 阅读 8072

第1课时。

看新房。—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1-4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家人看新房的情况。画面上提供的是新房的平面图,以爸爸提出的问题“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引入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

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什么是面积,正确理解“面积”这一概念,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是有大小的,为面积计算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练习。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一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1个。学生准备直尺一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各1个,1元、1角的硬币各一个。

教学设计:一、生活引入:(5分钟)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看是谁?(豆豆)豆豆家刚刚买了新房子,他今天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他的新家看看,谁愿意去?

2、将主体图中的平面图放大。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餐厅有多大?他们家房子的面积有多大?

哪个房间最大?厨房和餐厅哪个大?……筛选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之初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时鼓励学生从图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观察操作:(8分钟)

1、谈话:我们先来看“客厅和书房哪个大” ?

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是客厅大)

继续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直接看出来的)对,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用观察法来判断。

2、那“大卧室和客厅哪个大呀”?学生一时观察不出来,这时,让学生用提前发下的学具(客厅和大卧室的纸片)来比较。学生就很自然地就想到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这一安排,为下一步引入面积单位作了铺垫。

三、总结概括:(10分钟)

1、同学们你们好棒啊,发明了两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现在还有一个更难的问题等我们来解决:“餐厅和厨房哪个大?”

2、这两个图形,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长方形,我们很难一下子就判断出来哪个大,哪个小,那该怎么办呢?请你在小组里,借助你手中的学具,和同伴一起商量一下解决的方法吧。

3、学生在小组中尝试用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的方法自己来解决和验证。

4、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发现:师生活动。

这一环节,提供给学生学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通过重叠剪拼、摆摆图形、摆实物等方法尝试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巩固应用:(4分钟)

1.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2.谁来说说厨房到底有多大啊?

(因为学生选用的面积单位不同,所以答案会产生分歧。)

都是测量厨房的面积可为什么摆的个数都不相同 ?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五、拓展延伸:(8分钟)

都是测量厨房的面积可为什么摆的个数都不相同 ?

师小结:刚才我们在比较厨房和餐厅的面积的时候,有的同学是用圆片摆的,有的同学是用正方形去摆的,所以得到了不同的结果。看来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的单位,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平方厘米,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等方式让学生清晰地建立起1平方厘米的表象。渗透面积单位的学习方法,为后面学习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做铺垫。

3、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平方米。

1)介绍1平方米有多大。(2)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3)让学生站一站,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用平方厘米为单位量课桌面的面积,学生们发现用平方厘米为单位解决不了新问题了,很自然地引出了平方分米,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则需要用平方米为单位。使学生体会到各个面积单位存在的必要性。

课堂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六、课堂检测:(5分钟)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认识1平方分米。

边长1分米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3.认识1平方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

教学反思:1、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2、本课教学中我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积的意义,我补充了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不断扩充和完善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灵活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时,也处处设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3、在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时,认识平方厘米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去认识1平方厘米,清晰地建立起1平方厘米的表象。在教学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学生就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推导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第1课时。中场换人。

—求平均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5-80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知识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本课信息窗呈现的是篮球比赛中蓝队教练准备换人的情境。用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7号、8号两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引导学生解答“该换谁上场”的问题,展开对平均数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等活动,经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4、充分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和合作的快乐,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现实价值。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课件、**。

教学设计: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5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看篮球赛吗?在篮球场上,除了有一支实力雄厚、团结合作的队伍,还要有一位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人物——教练。

今天,咱们也来当一回小教练怎么样?出示课件:一场篮球赛正在紧张进行着,就在红队与蓝队打的不分胜负的关键时刻,蓝队一名队员突然脚部扭伤,这时作为小教练的你该怎么办呢?

(学生纷纷说换人)

师:场下有7号、8号两名替补队员,你想换一个什么样的队员上场呢?(学生纷纷说体力好、跑的快、投球准等)

抓住学生喜欢篮球运动的特点,邀请学生当“小教练”,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收集整理数据(5分钟)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但赛场上关键比的是队员的得分。为了在关键的时刻找准对员,教练就拿出了两人在小组预赛的成绩记录,对他们的以往战绩进行分析,请看:(师出示二人成绩记录)

这是7号、8号队员前几场的得分情况(提示:带横线的表示没有参加本场比赛)

三、分析数据(14分钟)

从成绩记录中,你能知道什么呢?你会怎样来作出决定?

学生自己计算、分析、交流。可能有的会说求两人的总分,也有的学生会认为不公平,因为二人上场的次数不一样)

师:经同学们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不公平。但如果不比总分,怎样才能比较出两人的成绩呢?

学生思考、交流、最后得出算每场的平均分)

7号和8号两名篮球运动员到底该换谁上场呢?”把这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抛向学生,学生们以一名“小教练”的身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换人策略”,当这些策略经全班讨论被一一否定之后,教师再一次抛出了“不比总分数,怎样比才公平呢?”的挑战性问题,把学生带入了一种积极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学生们自己请出了平均数的一个雏形“平均每场得分”,感受着“平均数”此时出现的价值,产生了学习的迫切需求。

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谈了对“平均每场得分”的认识感受,为平均数的认识做了铺垫。

1、师:同学们用平均每场得分来选队员比较合理,那么,这两个队员的平均得分分别是多少呢?先来解决7号队员的平均分。

2、以小组为单位在格子纸上可以涂一涂、移一移,或在练习本上画一画、算一算。

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把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

3、组织小组汇报交流。

可能出现的方法针对性板书:

方法一:涂一涂、移一移。

让学生先说一说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以及移动的方法:移多补少(师并用课件演示移补的过程)

方法二:计算。

7号平均分:(9+11+13)÷3=11

三年级下册备课

第二单元可爱的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 小船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4 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喧唱歌曲。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 了解4 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 4拍的强弱规律。教学过程。1 导人。听歌曲 小小的...

三年级下册备课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 教学目标。1 安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安全教育 要让学生在交通 校内外活动 消防 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 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2 民族精神教育。通过感知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传统 领...

三年级下册备课

三年级下册总备课。一 教学内容 二 教学目标 三 课时安排 四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57人,其中男生有29人,女生有28人。基础知识优秀的人数是35人,及格人数是21人,不及的有一人。计算优秀的人数有38人,及格的人数有19人。应用题的优秀人数是32人,及格人数是22人,不及格的人数是3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