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县第二实验小学“356”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
三年级上册)
学校。年级。
时间。第一单元时、分、秒。
学科: 数学年级: 三年级备课人:吴雪时间: 2024年8月。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单元学习重点: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会时间单位“秒”,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难点: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时、分、秒,及时间的简单计算。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例如,“秒的认识”主题图就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的场景,“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能做些什么”,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3课时。
课题: 《秒的认识》
问题解决展示课。
学科: 数学年级: 三年级备课人:吴雪时间: 2024年8月。
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带秒针的实物钟表、专项训练纸。
教学预设:一、 情境创设,专项训练。
笔算下面各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一组学生汇报。
3、生做好评价记录,出错的学生迅速改正过来。
二、呈现问题,小组交流。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上一节《秒的认识》的问题解决展示课。(板书:秒的认识)
2、呈现问题。
预设: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齐读生成的问题。
三、展示对话,合作解疑。
1、预习检测。
课件出示:
请举例说明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1)生在三人小组内交流。
2)指一组学生汇报。
(3)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总结:秒针走一圈,分针走60个小格,所以,1分=60秒。(板书:1分=60秒)
2、课件出示常用的秒表,教师做简单的介绍。
3、巩固练习。
填空。(1)秒针走一小格是( )秒。秒针走一圈是( )小格,是( )秒。
2)秒针走一圈,这时分针走了( )小格,是( )分,所以,1分( )秒。
四、主题训练,归纳提升。
1、基本练习。
填空。1)秒针走一大格是( )秒。
2)秒针从12走到2走了( )秒。
3)秒针走了3圈,这时分针走了( )小格,是( )分。
生独立完成,指一组学生订正答案。
2、变式练习。
练习一第2题。
生独立完成,指一名2号学生订正答案。
3、拓展练习。
练习一第5题。
生独立完成,指一组学生订正答案。
课题: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问题解决展示课。
学科: 数学年级: 三年级备课人:吴雪时间: 2024年8月。
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时钟模型、专项训练纸。
教学预设:一、 情境创设,专项训练。
笔算下面各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一组学生汇报。
3、生做好评价记录,出错的学生迅速改正过来。
二、呈现问题,小组交流。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时间的换算及计算》的问题解决展示课。(板书: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2、呈现问题。
预设:(1)怎样进行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2)怎样求经过了多长时间?
生齐读生成的问题。
三、展示对话,合作解疑。
1、预习检测一。
课件出示:
填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时=( 分 4分=( 秒 120秒=( 分。
1)生在三人小组内交流。
2)指一组学生汇报。
(3)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总结。
2、巩固练习一。
填空。3时=( 分 5分=( 秒 1时25分=( 分。
1)生独立完成。
2)指一组学生订正答案。
3、预习检测二。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1)生独立完成后,在三人小组内交流。
2)指一组学生汇报。
预设:从7:30到7:45,分针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因为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7:45-7:30=15(分钟)
3)教师总结:求经过了多长时间,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
4.巩固练习二。
今天早上老师是6时50分从家出发的,到学校是7时30分。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在路上我用了多长时间?
指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四、主题训练,归纳提升。
1、基本练习。
填空。1时=( 分 1分=( 秒 4分5秒=( 秒。
5时=( 分 2分=( 秒 140秒=( 分( )秒。
生独立完成,指一组学生订正答案。
2、变式练习。
练习一第4题。
生独立完成,指一名2号学生订正答案。
3、拓展练习。
练习一第9题。
1)生独立完成,指一名优等生板演。
2)集体订正。
课题: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问题拓展评价课。
学科: 数学年级: 三年级备课人:吴雪时间: 2024年8月。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地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转化和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素描纸。
教学预设:一、复习回顾,呈现问题。
1.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时间的换算及计算》,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时间的换算及计算》的问题拓展评价课。
2.复习回顾。
谁来说一下时、分、秒之间怎样进行换算?
指生说。谁来说一下怎样求经过了多长时间?
指生说。我们在做题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指生说。3.呈现问题。
预设:同学们在求经过了多长时间时容易出现错误。
二、重点问题,合作解决。
检测题:旅游车7:55出发,8:50到达第一站“孙中山故居”,请问花了多长时间?
1)每个小队的4号上板做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2)进行侧黑板讲评。
3)指一优等生结合学生出错情况进行总结。
(4)教师强调:在求经过了多长时间时,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当分减分不够减时,用从前面退1小时再减。
三、自主创编,拓展延伸。
每个小队编一道求经过了多长时间的解决问题,并把它解答出来。
1)生在六人小队内合作编题,小队长负责写到纸上。
2)每个小队按顺序进行展示。
3)指一优等生结合小队编题情况进行总结。
四、自主评价,总结回归。
1、基本练习。
填空。1分=( 秒 4时=( 分 5分=( 秒 4分30秒=( 秒。
生独立完成,指一名潜能生订正答案。
2、变式练习。
照样子填一填。
生独立完成,指一组学生订正答案。
3、拓展练习。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早晨要在7时35分到学校,他至少要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指一优等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课题: 《时、分、秒》
单元回归评价课。
学科: 数学年级: 三年级备课人:吴雪时间: 2024年8月。
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素描纸。
三年级数学备课
单元备课。课题。家居中的学问 小数的初步认识。1.知识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能认读小数,能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 能理解以米为单位一位小数 两位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3 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学会整数减小数,知道小数点对齐的含义。2.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执笔人 周小笔。总序 第课时执教日期 年月日 练习内容 连续进位加法综合练习。练习目标 1 让学巩固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含两位数加法 三位数加法 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数学备课
第一单元 采访果蔬会备课。集体备课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材p2 3部分内容及p4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 1 探索并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 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结合估算情况验证笔算的正误。3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