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除法)(教科书第19~20页的内容) 。
备课人员。中心发言人:
备课时间:2023年3月7日。
备课类型:详备。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它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8-9岁,心理发展仍然处于行为把握阶段,他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是需要亲自参与活动或游戏,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明白事物,把握事理。
学生有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担指向、方法不够明确;学生有较强的活动和观察兴趣,但是活动缺乏有序性,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概括、归纳水平差距较大;学生有较强的小组合作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不强,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教师发言:首先可以通过口算除法的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1.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应用笔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ppt,纸张,小棒。
教学步骤: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时间飞逝,马上就要进入三月了,你们知道三月里哪个节日最重要吗?
生:3月12日,植树节。
师:对,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学校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设计意图: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是离不开树木。今年的植树节,希望小学也要组织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
师: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看到上面有三年级一班和二班一共种42棵树。四年级两个班级共种52棵树。..
师:我们先看三年级的植树情况,谁能读下问题?。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算式该怎样列?
生:求“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42÷2.
师:42÷2=?它可比我们前面学过的除法难一些。下面我们先借助手里的小棒来算一算。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教师纠正总结)
小结: 我们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也就是先用4个十除以2,得到2个十;再把2根散棒分成2份,每份1根,也就是把2个一除以2,得到1个一,合起来是21根。
1、探索解决“42÷2”的方法。
师:除了分小棒的方法,相信大家还有许多方法可以计算出结果,但是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根据刚才分棒的过程,你能笔算出42÷2的结果吗?
2、交流过程。
3、讨论笔算过程。
课件出示计算的过程,教师按课件讲述计算过程。
出示练习题、
1)46÷2= 84÷4= 。计算出结果。
2)计算猜猜我是谁。
4.教学例2
师:三年级植树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下面来看一看四年级。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算式该怎样列?
生:求“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52÷2。
师:我们观察一下, 要想把5捆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该如何分?小组讨论分一分,然后集体交流,教师课件展示。
小结: 先把5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师:借助分小棒的过程,我们试着列竖式计算出结果。
让学生自由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最后教师课件订正。
5、比较52÷2和42÷2的计算方法上的异同。
师:52÷2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处?
相同:引导学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先除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除个位上的数,商写在个位上。
不同:生3:42÷2,十位上的4正好分完了,52÷2,十位上的数没分完。
师:你是不是说,42÷2商2后,十位上没有余数,而52÷2商2后,十位上还有余数?
生3:是。师:那么,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如果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试一试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2、改错练习,小马虎体验中心。
3、三年级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
90÷2=45(张)
45÷3=15(张)
答:需要45张课桌,每间教室放15张。
4、延伸、自主添加问题。进行计算。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怎样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②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巩固练习。
1.完成p10的做一做,小组校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如何体现算法多样化?事先我也了解学生会用很多方法计算这两个例题,但我考虑的是这节课的基本要求是要达到会用竖式计算除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除法打基础。如果在前面**个性化的算法上花很多的时间,那么就很难保证能完成基本任务。
所以我就在实际教学时开门见山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如何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一般方法的关系,还有待于我在今后的实践中探索。
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教科书第42页的内容) 。
备课人员:
中心发言人:
备课时间:2023年4月5日。
备课类型:详备。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从教材分析说起,“平均数”作为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它是在学生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个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以及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与以后学到的中位数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但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仅让学生达成求平均数的技能,那么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
二、学生分析:(1)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储备要求,一是统计的初步知识,二是平均分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在。
一、二年级已经学过的。
(2)学生的能力结构分析:通过统计图表和统计初步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调查、统计的意识;而且,学生已初步具有“移多补少”使两数相等的能力。
教师发言: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数的特点,丰富对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移多补少”,使学生经历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数据从不相等到相等的过程,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 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的积累。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同时感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2)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难点: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多**课件,小棒。
六、 教学方式与方法。
1、**式师生互动学习方式 2、观察法与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提问质疑。
1、老师拿出10根小棒“老师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多少根?
2、老师再拿出10根小棒“老师分给一人6根,另一人4根,平均每人分得多少根?
学生讨论得出平均每人分得5根。
质疑:这次平均每人分得5根,与第一次每人分得5根,一样吗?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清楚了。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两次分一分活动,使学生产生平均分与平均数新旧认知冲突,激发**欲望,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为后面的教学拓展埋下伏笔。
(二)探索新知。
“3月5日是学雷锋日,三月是学雷锋月,雷锋叔叔乐于助人、勤俭节约。”
1、出示例一(课件)某班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小明15个,小丽11个,小兰12个,小红14个。引导学生答出小明最多,小丽最少。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执笔人 周小笔。总序 第课时执教日期 年月日 练习内容 连续进位加法综合练习。练习目标 1 让学巩固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含两位数加法 三位数加法 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1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的例3及 做一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1 教材第52页的例3及 ...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学校茶园小学姓名李英备课时间 2011年3月31日。年级三年级班级 1班学科数学。课题口算乘法。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