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
科学。五年级上册备课。
威海高区初村小学。
第一课病毒 2
病毒(2) 3
病毒(3) 5
第二课细菌 6
第三课真菌 10
第四课我们的身体 12
第五课我们的呼吸 14
第六课心脏和血管 18
第七课消化器官(食物到**去了) 22
第八课食物与营养 23
第九课脑与神经 25
第十课奇妙的镜子 27
第十一课认识光 31
第十二课彩虹的秘密 34
第十三课声音的产生 37
第十四课谁能传播声音 40
第十五课水变咸了 41
第十六课蜡烛的变化 44
第十七课食盐和水泥 48
第十八课铁生锈 50
第十九课斜面 52
第二十课杠杆 54
第二十一课滑轮 57
第二十二课齿轮 59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新授。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
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7.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8.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病毒的类型以及病毒与人类关系等基础知识。
2.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之一,因为:通过学习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这对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十分必要,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之二,因为:通过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个方面,病毒虽然有害能引起各种疾病,但人们可以利用噬菌体进行生物防治,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同时纠正许多学生认为病毒全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3.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的教学内容为本章的教学难点,因为:
①病毒极其微小(比细菌还要小得多),也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不能亲自观察,因此,很难建立感性认识,只能借助书中配备的三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进行观察。
②在讲述病毒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时,涉及到较深的生物化学知识,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限,关于蛋白质、核酸的讲述难度很大,只能做简单介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参考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关于病毒形态结构内容的教学,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建议用讲述法。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小到了什么程度,教师在讲述时最好量化形容一下,比如病毒只有在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中才能观察到;三万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大小等。由于学校设备有限,学生不能直接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因此教师在课上只能指导学生参看书中配有的三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
教师还可以用硬纸板做一个蝌蚪形病毒的模型,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建立感性的认识。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知道有哪些病毒?学生可以回答出如乙型肝炎病毒、流行**冒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接着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病毒的发现过程:
在用电子显微镜证实病毒以前,巴斯德在研究狂犬病的时候,在人体内没有发现可能引起这种病的生物,他认为一定是这种病的病菌太小,所以无法看例,后来证实他的推测是正确的。
2023年**的细菌学家伊凡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时,为了抓住引起这种病的“病菌”,他用连最小的细菌也不能通过的陶过滤器来过滤液汁,因为这种“病菌”通过了过滤器,所以他当时认为过滤器一定出了毛病,使病菌通过了。
2023年荷兰的细菌学家贝杰林克,重复了伊凡诺夫斯基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于是他断定病原菌很小,能通过过滤器,因此他把这病原菌称为“过滤性病毒”。直到2023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斯坦利从烟草的捉取液汁中获得了病毒的结晶,证实了病毒的存在。
20世纪30年代末,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的模样。认识了它的形态结构。通过病毒发现过程简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关于病毒结构的教学,可采用挂图或投影片等直观手段配合使用,重点要强调病毒与植物、细菌、真菌不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只由蛋白质外壳和有遗传作用的核酸组成。这是病毒与绿色植物及其他生物的区别。可强调一下核酸是遗传物质,与蛋白质一样,也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2.在讲述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时,教师可以介绍有关寄生的概念。特别强调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一旦离开寄主的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关于病毒在寄主细胞里怎样繁殖,在此不必细讲,因为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学生难以学懂。
这里可以向学生介绍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内繁殖,而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这是病毒与细菌、真菌的不同之处。可以用化学方法得到病毒的结晶体,它像一般的化学药品一样,可以放置任何长短时间,丝毫不表现生命现象。
但是,一旦进入活细胞里,它们马上就显示出生命的特征,它可以快速繁殖,造成对寄主的危害。
3.在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病毒的类型方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强调病毒分类是依据寄主的不同而分成三类。因为一定种类的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种特定的细胞中才能生活,具有专性寄生的特性。
4.讲述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尔后教师再作补充讲述,过去许多人以为病毒对人只有害处,不了解病毒对人类的益处。除了书中介绍的人们利用病毒专性寄生的特性,用噬菌体**一些细菌性疾病外,随着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及生活规律的掌握,使其在现代医学上推动了免疫学的研究和发展。如:
利用一些动物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这里教师可以问问学生,“接种过何种疫苗?为什么要接种像乙型肝炎等疫苗?
”另外,病毒的益处表现在,农业上可利用病毒制剂防治农业和林业的病虫害,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减少了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材简说 本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 一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二 声音秘密 三 秋冬星空 四 生活中的材料 五 水循环 各单元板块主体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地层。化石。卵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本单元由 地球内部有什么 火山 做一块卵石 各种各样的矿物 地表的变化 六...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备课卡。课题我们的呼吸教具准备软尺 肺活量计。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要呼吸,那么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呢?生发表意见 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的呼吸。板书课题 我们的呼吸。二 创设情景。和同学们共同玩一个憋气的游戏或进行一个憋气的比赛,让学生亲自体验呼吸的重要性,...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备课卡。课题食物到哪儿去了教具准备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那么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 去了?生发表意见 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 去了。板书课题。二 初步认识。提出问题 我们吃下去的东西,经过了哪些地方?生充分发表意见。出示消化系统挂图,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