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五年制五年级上册科学备课

发布 2023-04-15 20:47:28 阅读 5104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

单元内容介绍。

1、认识各类病毒,搜集和整理有关病毒资料,了解病毒对人们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2、借助显微镜的观察,认识细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3、观察蘑菇的结构特点,认识真菌中的食用菌,丰富学生对菌类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4、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5、能提出进行**活动的大致思路。

6、能对实验现象做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病毒生物中的一类。

2、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利用显微镜对微观事物进行观察。

4、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大约用四课时:1病毒一课时;2、细菌一课时;3、食用菌一课时;机动复习一课时。

第一课病毒。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前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和课上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类型,让他们了解病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的热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新授。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

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7.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8.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1 病毒。

1、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

2、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课后反思: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病毒和病毒的危害,常见病毒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的症状。让学生知道流感、麻疹等主要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二课细菌。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教师提问:同学们,课前你们搜集了有关细菌的**或资料,现在你对细菌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作答:把你查找到的或听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

3、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和鼓励。

二、交流资料。

1、老师出示搜集的有关细菌的永久涂片。

2、教师向学生简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

4、学生汇报自己在显微镜下了解细菌的情况。

5、师小结: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三种基本形状。

三、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细菌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

2、学生列举生活事例从正反两方面作答。

1)细菌对人类不利的一方面是……

2)细菌对人类有利的一方面是……

3、教师小结。

四、自由活动。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细菌的知识。你想怎样做好宣传,防止病菌入侵呢?

2、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给予肯定并布置一个展览比赛活动。

五、知识拓展。

1、让生思考:假如没有细菌我们的自然界会是怎样的?

2、让生思索:把鸡或鱼的内脏放在广口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板书设计。2 细菌。

细菌的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课力争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结论的得出、概念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以提出问题,进行观察、思考、比较得出结论等活动来关注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尤其是要为那些羞于表达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让学生在自身的实践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

第三课食用菌。

教学目标。1.描述食用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蘑菇。

3.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

4.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策略。食用菌一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了解食用菌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同时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在进行有关各种各样的食用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对食用菌的了解。虽然蘑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但是学生可能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因此教师要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食用菌,说出蘑菇的结构。

教学重点: 知道食用菌的结构,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

教学准备: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

教学过程。一。让学生思考: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食用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观察蘑菇。二。蘑菇分为哪几部分?(地下菌丝, 菌丝,柄, 菌褶,菌盖。 )

是怎样吸收营养的?

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有哪些?

四。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形态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不少种类还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并参阅有关的科学资料进行核对,才能确定是否有毒。

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这些经验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例如,多种牛肝菌的伤面常常变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来味道也是很鲜美的。

有人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事实上,很多种毒蘑菇遇到银器并不变黑,有毒的豹斑毒伞往往会生蛆长虫。

总之,要想用一两个性状来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做不到。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时,一定要细心辨别。对于不能识别的蘑菇,应该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

五。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观察与思考。

1.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蘑菇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2.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所以在养殖食用蘑菇时,一方面要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温度和潮湿;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

板书设计:3 食用菌。

1观察我们带来的蘑菇。

2识别有毒的蘑菇。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带来的蘑菇,初步认识了食用菌,知道了食用菌的结构。通过学生观察和动手研究蘑菇,知道了蘑菇被撕开后有无色或白色的液体流出。知道了怎么样识别有毒蘑菇。

第二单元认识自己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从我们的身体切入到人体生理的研究,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人体生理的奥秘,让学生了解肌肉和骨骼、人体消化、呼吸和血液循环、神经和信息传递,懂得人体器官卫生保健的重要性,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复杂的信息传递系统。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因为是从自己的身体入手来进行人体生理的研究。所以每个人自己、同学、家人都是教学资源,另外还有仪器室内的“人体骨骼模型”、“人体消化系统”挂图、“人体呼吸系统”挂图等都是很方便的教学资源。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2、了解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

3、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研究呼吸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认识血液循环系统的机能,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单元课时安排。

4、我们的身体---1课时。

5、我们的营养---1课时。

6、食物到**去了---1课时。

7、我们的呼吸---1课时。

8、心脏和血管---1课时。

9、脑与神经---1课时。

第四课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像解暗箱一样去推测身体内部有什么。

2、通过上述亲历活动,引起孩子们对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总体概略地了解。

3、培养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习惯和能力。能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教学重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教学准备: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活动过程: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青岛版五年制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五年级数学期末检测题。一 填空。20分 1 一个数由3个亿 9个百万 7个千 6个十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四舍五入到亿位的近似数是 亿。2 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等于3。3 有一天,五一班出席38人,缺席2人,出勤率是 20 2成 小数。吨50千克 吨 4.5时 时 分。6 ...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滑轮青岛版五年制

学生在学习过滑轮以后,在知道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并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和作用以后的一个拓展,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并且还知道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是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从课堂教学上来看学生基本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实录 斜面青岛版五年制

师 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镜头一 工人直接用手把油桶抬上车 镜头二 工人用木板搭成一个斜坡搬油桶 生 看录像 师 刚才我们看到了录像中的工人们同样是在搬油桶,从车下搬到车上,那么用手直接搬运和用木板搬运有什么不同呢?生 用木板搬运省力。生 油桶是圆柱形的,利用滚动的原理,用木板搬运比用手直接搬要省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