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五年制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

发布 2023-01-30 07:51:28 阅读 9268

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

课题:第一单元综合课课型:单元综合

主备人:朱玉良使用人: 使用时间: 总课时数:1

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

1、通过观察现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欲;

2、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主动**生活的良好习惯。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热现象的意识。

2.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

1.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使学生知道在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主要靠对流方式,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4、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5.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

6、通过观察,发现水受热时液面会升高,受冷则会降低的现象;

7、通过**体验到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所冷缩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热传递的特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课时分配。1.杯子变热了:1 课时。

2.水变热了:1 课时。

3.水热得快:1课时。

4.它们会生热吗:1课时。

5.温度计的秘密:1课时。

6.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1课时。

教学措施。1.学习单不能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单作为学生**知识的工具,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记录。

2.在**研讨活动中,进行活动记录。

3.学习单上的动手做一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

4.通过“大家的收获”的交流,让学生掌握每节课的重点知识。

课题:第1课杯子变热了课型:新授

主备人:朱玉良使用人: 使用时间: 总课时数:2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热现象的意识。

2.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难点: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教学准备:支架、酒精灯、铁丝、火柴棍、蜡(或凡士林)、课件:热传导的应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

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新授: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

学生实验。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

2)实验步骤:

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

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

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3)观察发生的现象。

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

2.指导学生认识容易传热的物体和不容易传热的物体。

学生实验。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 塑料棒、玻璃棒等。

2)实验过程:

在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

将铜丝、铁丝、木筷……玻璃棒等这些实验材料放入杯中。

过一会儿,摸一摸这些物体露在烧杯外面的一端,说说有什么感觉。

3)汇报实验现象:金属材料的物体变热了;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不太热。

4)总结实验结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金属材料容易传热,非金属材料不容易传热。

5)小结: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金属传导热的能力强,木头、竹子、陶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传导热的能力差。

三)巩固应用:

1.出示课件。讲解:了解热传导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跟有用。

2.谈话:下面这些物体,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为什么这些物体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七、布置作业:

观察厨房里的用品,哪部分是用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哪部分是用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

八、板书设计:

1.杯子变热了。

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

容易传热的物体:铁、铜、铝等金属。

不容易传热的物体:木头、竹陶瓷、

课后反思:本课指导学生认识传导。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这是本课的导入;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一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第四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壶、锅、熨斗等,哪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

课题:第2课水变热了课型:新授

主备人:郇宜军使用人: 使用时间: 总课时数: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在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主要靠对流方式,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知道热对流的特征,知道对流主要发生在气体和液体的热传递中。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1.演示:在平底烧瓶里放一条金鱼,然后在平底***瓶口处加热,直至沸腾。

2.学生猜测:等瓶口的水都沸腾了,瓶里的金鱼会有什么反应呢?

**就是让学生对事情未发生之前说出可能性是什么样的,合理的**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参与思维,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

3.实验验证,交流发现,提出问题:

烧瓶上面的水沸腾了,而金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究竟水是怎样变热的呢?

当学生摸过、量过之后,他会感到惊奇,烧瓶上面的水沸腾了,而下面的水居然不热,这和他们头脑中的猜想形成了冲突。这会引发学生深层次地思索。教学时要抓住这种冲突,激发学生的**欲望,试管上面的水热,而下面的水为什么不热呢?

热不是由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吗?究竟水是怎样变热的呢?这是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问题,也是学生通过观察自发提出的问题。

)二、实验**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

1.你认为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2.你有办法来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及时引导,水是无色透明的,不容易清楚的观察运动过程,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到热水的运动过程呢?提示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想到把木屑放入水中,通过木屑在水的运动,观察到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

3.学生**实验:

师:下面就按你们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吧。不过动手前先想想在这个实验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要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并提醒学生加热时不要用手去接触三脚架和烧杯,观察过后,不要立即取下烧杯,应先熄灭酒精灯,待其冷却后再取下杯子,实验中要认真观察,并作好记录,同时将记录卡发给各小组。)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5.通过刚才的实验,谁能来解释:为什么水变热了,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照应开头,揭示原因。)

三、冬天,暖气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

1.师:在寒冷的冬天,人们用什么方式来取暖?

师:刚才你们提到暖气取暖,请你们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解释一下,暖气是怎样使屋子变暖的?

2.学生猜想,并利用刚才学到的对流的知识,小组讨论暖气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

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证明暖气使房间变暖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方法,证明暖气周围的热空气上升。可是房间里只有一组暖气供暖,却能使整个房间变暖和,这是怎样回事?

你们能用桌上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证明暖气使房间变暖的这个过程吗?

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组间巡视:①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设计较为合理的小组,做重点汇报。②帮助较弱的小组构思设计。

4.学生汇报设计方案。

设计的方案大致为:①点燃酒精灯,然后再把点燃的香放在火焰上方,会看到烟向上冒,继而向上方四周散开,烟冒到**,说明**的空气变暖了。②教室里因为比较暖和,门外空气较冷,把门开一条缝,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门缝上才会看到火焰向外飘动。

蜡烛放在门缝下方,会看到火焰向里飘动。教室里的空气变暖的示意图也是这样,暖空气向上升,冷空气下降……。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交流,小结:热在空气中也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三、生活中的应用。

1.师:其实,对流这种传热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暖气,你还知道哪些生活实例是利用对流来解决问题的?

学生自由回答。)

2.师: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为了让稀饭热的更快些,通常妈妈会怎么做呢?

搅一搅,加速热的对流……)

3.谁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

学生会想到换气扇通常安到窗户的上方等。)

四、教学辐射。

1. 谈话:夏季,站在阳光下,人会感到很晒,热得很厉害。

热是从哪儿来的 ?是通过哪种方式传递过来的 ?(估计学生大多都知道地面的热来自于太阳的光和热,而传递的方式,学生很可能会从热传导、热对流中寻找答案,这是很正常的。

教师可以从中发现矛盾,引出问题。)

太阳的热到底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来的,有没有其他热传递的方式呢 ? 这节课就来研究研究。

2通过分析太阳的热传递到地球的过程认识什么是热辐射 ( 出示投影片 2)

1) 讨论:

太阳县一个巨大约热球,它距离地球 15000 万千米,而地球周围的空气只有 2000 — 3000千米,地球与太阳间大一段距离是没有空气的,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物体,那么太阳的热向地球传递时具备传导和热对流条件吗 ?(教师希望学生找出在地球大气层内具备热对流的条件,而大气层以外的空间不存在热传导、对流的条件。 )

传导时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对流时热可以在空气或液体这些物体的相对流动中传递,那么太阳的热是怎样地传递过来呢 ?(希望答出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传递。 )

太阳的热不依靠任何物体,又如何传递呢 ? 出示投影片 3 、 4)

看一看这两幅画面,对你有什么启示 ?

讲解: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太阳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它的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辐射”。 板书:热辐射 )

五、作业。刚才同学们举出了许多利用热对流的例子,除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外,热还有没有其它的传递方式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一下这方面的资料。

青岛版小学五年制五年级上册科学备课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单元备课。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 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 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单元内容介绍。1 认识各类病毒,搜集和整理有关病...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滑轮青岛版五年制

学生在学习过滑轮以后,在知道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并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和作用以后的一个拓展,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并且还知道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是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从课堂教学上来看学生基本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实录 斜面青岛版五年制

师 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镜头一 工人直接用手把油桶抬上车 镜头二 工人用木板搭成一个斜坡搬油桶 生 看录像 师 刚才我们看到了录像中的工人们同样是在搬油桶,从车下搬到车上,那么用手直接搬运和用木板搬运有什么不同呢?生 用木板搬运省力。生 油桶是圆柱形的,利用滚动的原理,用木板搬运比用手直接搬要省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