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备课 下

发布 2020-05-06 04:53:28 阅读 4995

综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方面,有以下内容:

第一单元:《凸透镜》: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色虹桥架上蓝天?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是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如此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热情地将我们带入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入人胜的科学**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第二单元:《这是怎么回事》: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进行**,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本单元是根据《小学课程标准》中能量的表现形式——热现象和物体与物质——物质的变化来设计的。

第三单元:《认识自己》:本单元属于“生命世界”部分的内容。

本着针对性、实效性、**性、趣味必、开放性等原则,教科书紧扣孩子们的饮食生活,从他们的饮食现状入手,设计了一系列丰富而有趣的**活动。了解人类需要的营养及其**,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了解人是怎样消化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开始了解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继续认识自己的身体。

在以往自然课的学习中,我们总是把呼吸和血液循环分开教给学生。学生在学习时,要机械地记住大量的概念、各种器官名称,要掌握呼吸的原理和血液循环的原理。这样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违背了教学规律。

所以,在本单元,我们把呼吸和血液循环合并在一起,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认识两者之间的联系,弄清楚我们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而能让学生更科学地认识自己,更好地保护自己,而把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放到初中。总之,本单元的主导思想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深入地认识自己,通过了解人体的一些基本常识,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关爱自己。

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本次**活动将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首歌:“太阳下去明天还会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会照样开……”这是一首新疆民歌,但它叙述的却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我们几乎熟视无睹的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和四季轮换。

通过学生的亲历活动,感受并能解释昼夜交替和四季循环的成因,以及昼夜、四季的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又由于地球还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和角度不变,这样就造成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气温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循环现象。四季分明的气候就在地球上的温带地区一年一年地交替出现,有的植物为适应这种气候便一年一度地花开花落,有的动物则利用冬眠、换毛、迁徙、洄游等方法适应季节的变化。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是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当然生活在适应其生存的环境里,不同的生物之所以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早,是因为它们有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以及繁殖方式等,而且这种适应性是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形成的。例如,猎豹能生活在草原环境里.除了善于奔跑,还有爪上带钩、毛色花纹适宜在草丛中隐蔽等特征:长颈鹿为了适应环境.颈部在不断地生长;恐龙是曾经在地球上称霸的动物,但是它灭绝了,不少科学家认为,恐龙的灭绝与环境的变化有关,当地球环境发生变化时,恐龙对新环境显得不适应,而且其巨大的身躯又影响了其迁移,导致的结果只能是灭绝。

第六单元:《信息与生活》:作者的编写意图是首先引入我们人体的最高指挥中心——大脑。

通过一些实例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大脑的神奇,初步了解大脑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重点),激发学生**大脑的兴趣和欲望。随着现代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大脑的研究已远远超出神经、精神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现在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在结合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地研究我们人体中最为神奇的大脑,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脑科学。

我们要结合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我们人类对自己身体的研究特别是对大脑的研究将会有更多的进展,将会有更多的脑科学知识被人们所揭示,所认识。限于我们人体的大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正常情况下),因此,决定了本课的**实验只能是接受式**学习过程,学生们不可能自主发现式地进行构建知识,但却可以用主动积极的**方式来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把间接知识的学习纳入到多样化的**过程之中。

从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敢于提出问题、团结协作、交流、记录等能力。

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物质是由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要求学生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和测量,体验观察的多样性。

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性学习的科学态度。

通过**性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观察活动要扩展学生的观察内容和方法。

二)德育方面:

1.科学态度: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

科学自然观:通过指导学生**一些自然事物的规律,自然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追求新知,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永恒变化的,变化时有规律的。

2.卫生方面:重点向学生进行保护眼睛教育。

三、全册重难点:

重点:光的传播,热传递和热胀冷缩,认识自己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系统,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知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信息与生活的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长期观察、搜集资料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热情较高,爱动脑,爱观察,爱实验,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还不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活动,有待于教师进一步指导。部分学生好动,不能在**过程中掌握知识。从总体来看口头表达和观察能力方面有较好的基础,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能力的要求有一定要求,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科学**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它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脑动手、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探索为主,教师为“导演”的教学模式。

针对五年级科学课的特点让探索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体现民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六、教学改革设想:

根据学科特点,加强学生**、观察、实验方面作为教学的主流。

七、各单元课时安排:

全册书共分六个方面,共25课。

第一单元《凸透镜》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入人胜的科学**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的秘密。在《凸透镜》中,孩子们会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自制望远镜,领略神奇的折射现象;在《照相机和眼睛》中,孩子们将通过制作照相机和眼球模型,揭开它们成像的奥秘。

本单元教学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条目如下:

一)科学**:

1.能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2.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三)物质世界 :

1.了解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四)生命世界:

1.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映;

五)注重个人保健。

科学方法的训练是本套教科书的“魂”,是教科书编写的主线。

本单元的**活动趣味性很强,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能仅满足于把实验搞得热热闹闹,而要启发学生做深入的思考,鼓励他们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而且,也不应仅满足于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更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寻找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反思科学**的方法,因为知识结论之于科学方法,永远犹如金子之于点金指。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一系列简单的光学实验;

2.能够用图画、语言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尝试制作望远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二)科学知识:

1.了解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基本了解眼球的构造,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

3.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4.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1.凸透镜。

一、教材分析:

玩放大镜是**光的折射现象。如果让学生一下子说出光的折射是怎么回事,他们恐怕很难说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

一滴圆形的水珠、一只装满水的圆柱玻璃杯、一个凸起的弧形水面都能像放大镜一样——把物体放大这一知识点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放大镜镜片,进一步研究凸透镜的作用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达到我们学习光的折射的目的。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处理本课教材的: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上,以“你知道凸透镜的作用吗”引出关于光的折射的话题,这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各抒已见。关于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学生还不太清楚,对这一问题让同学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寻找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的方法。

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凸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体验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在材料设计方面,为了解决“凸透镜既可成放大的像,又可成缩小的像”这一问题,教师要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学生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课后延伸**。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

三)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及成像规律。

难点: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光学实验盒(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制作材料:土照相机制作材料。

课件:凸透镜光学示意图、照相机成像示意图。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玩水游戏,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

2)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5.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二)新授:1.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

1)谈话: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

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

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用看、摸等多种方法。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认识凸透镜: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

2.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

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

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

如果有些组的学生只发现一种情况,则汇报交流后再进行实验。)

5)提问: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

6)讨论: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

7)小结: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

3.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

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图象资料:凸透镜的应用。

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5.制作望远镜,拓展延伸。

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研究了凸透镜,认识了它的外形特点和作用,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个透镜(出示凹透镜),比较一下,它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汇报、起名。

4)学生活动:透镜组合看事物。

5)汇报、交流活动结果。

6)结合望远镜实物,小组讨论、制作一架望远镜。

五年级科学备课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一 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三 四年级科学学习的铺垫,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科学课己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 性的研究活动,但是学生们在课堂的自制力和该观察什么,怎样提问题,以及怎样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用恰当的语言 文字 图表表达出来等问题上还存在不足,而且,学生往往不能按照要求...

五年级上册科学备课

通册备课。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是 地球与变化的地表 地球的内部有什么 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 火山和 一课,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火山和 现象发生是如何发生的。通过 卵石的自述 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

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课题地球。教学目标任务 1 知道地球的形状。2 基本了解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3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4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分层。重难点认识地球的概貌,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 沉 入海中的原因。教具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或相关幻灯片 地球仪 小船模型 篮球 橡皮泥。学生准备 尺 有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