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4-05 05:00:28 阅读 9425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联系上文理解“拥戴,呻吟”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目标: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一、 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当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木桥前。

现在请你拿起笔默读课文从7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或句子,认真地读一读,静静地想一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乡亲拥戴的老汉。

出示句子: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说说“拥戴”的意思。(拥护、爱戴)

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汉平日里都为村民做了那些事。

根据屏幕提示展开想象:播种时节里,当有村民缺钱买种子时,老汉总是;狂风暴雨里,当村中道路被水冲毁时,老汉总是;寒风瑟瑟中,当孤寡老人缺衣少食时,老汉总是。

洪水来临时,老汉又为村民做了什么?从“站”字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老汉比村民先来到木桥前,他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生齐读)

2)镇定自若的老汉。

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清瘦的老汉像一座山,这样的比喻不矛盾吗?我们一般说山很高大,而此时的老汉却如此的清瘦,为什么这样写?

生:我认为“清瘦”是对他外貌形象的描写,“一座山”是他精神的表现。

那山有什么特点?

清瘦”指的是老汉的外形,但是他的精神和信念像一座高大的山。让我们一起读出老汉这如山的形象吧。

生:齐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出示句子: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那老汉是如何让跌跌撞撞的人们依次上桥的呢?来,一、二组的同学读描写老汉的段落,三、四组的同学读描写人们的段落。

这位人们都拥戴的老汉,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把党员放在最后,因为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他不愧是一个让人民拥戴的老汉。

师:先告诉大家桥窄,是想告诉大家过桥排成一队的——生:(齐)原因。

师:又告诉大家排成一队不要挤,这是告诉大家——生:(齐)怎么过桥!

师:最后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生:(齐)党员排在后边!

在危难面前,把人民群众放在了前面,对不对?同学们再看这段话,仔细地看,看看它和其他的段落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感叹号)

a老汉爱群众——生读。

b老汉十分着急——那请你读出老汉的着急来。——洪水就来了!谁能再急一点读?每句话文字特别少。说一下,为什么如此短?

想让群众更快地脱离洪水。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短短的一句话里连用三个感叹号,足以看出老汉话语的威严。)

在那样的情况下,还容得去多说一句废话吗?

—师:斩钉截铁,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镇定自若,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不容商量,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大家一齐读:(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冷冷的老汉。

出示句子:“老汉冷冷的说:‘可以**,到我这报名。’”

对于想抢先逃离危险的党员,老人是冷冷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秩序。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的却是一颗为人民群众的心。

4)无私的老汉。

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的像只豹子。”

比较句子:a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的像只豹子。

b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的很。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果断,不容置疑)——生读。

透过这些字眼,你读懂了老汉什么心情吗?——焦急、恼火。

老汉为什么这样恼火,他急什么?火什么?此时,洪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情势十万火急,谁先走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啊!在老汉心中,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谁能走进老汉心里,读出他焦急恼火背后一颗爱民之心?

生读。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

从**可以看出来?

5)先人后己的老汉。

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然而,在老汉的眼前出现是: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把当时的情景和老汉的话语写下来。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言有限,而爱无穷。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舍己为人,铁面无私)

二、感受“老汉——桥”的形象。

1、教师叙述“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倒掉的是什么?

小木桥)但是,另一座“桥”却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这,又是一座什么桥?

2、给石桥起名,深化理解。

洪水过后,人们在小木桥倒塌的地方,又建了一座新的石桥。你准备给它取个什么名字?为什么?

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出示:“五天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师配乐朗读,学生再朗读。

文章为什么在最后才交代两人的关系呢?

想象说话: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样哭诉呢?

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四、写作特色。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在表达特色上也独具匠心,文中直到结尾才点明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这样巧设悬念,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2、另外,文中句式简短,大量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中语言极富韵味。

五、拓展延伸,注重积累。

1、师: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受人拥戴的老汉牺牲了,那个在洪水中求生的儿子死去了,河上的木桥也垮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来了,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关头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共产党员!让我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桥”。

2、师:在2023年抗洪和2023年汶川**中,也涌现出了无数像老汉一样的无名英雄,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我们却知道他们是为了谁,让我们在《为了谁》这首歌中结束这堂课吧。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2、课外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和《丰碑》。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案

教学案。课题授课时间教案背景。16桥。主备人。序号课型。新授。1 学生 小学2 语文 五年级3 课时 1课时4 准备 学生在百度中搜索文章相关资料,教师利用百度搜索素材制作课件进行教学。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小山村在山洪暴发时,大家蜂拥到一座窄桥前,危机关头,村老支部书记组织村民排队过桥,并把急于过。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实录

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共产党员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 动作 神态的描写和环境烘托感受老汉的镇定如山 大公无私。2.学习环境烘托对表情达意的作用。3.理解桥的深刻含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感受老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2.教学难点 理解桥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先让我们走进共产党人重温入党誓词的一幕。在庄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