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发布 2020-04-03 20:07:28 阅读 8717

二、课程内容(课时安排+学习目标)

三、课程实施。

1、实施方法:

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学习方式。利用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2、实施形式:

1) 数与代数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强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优化;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加强方法的指导。

2) 空间和图形:加强直观教学,注重教具和课件的合理运用;注重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来认识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统计与概率: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并进行交流,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4) 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

5)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6) 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7)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

四、课程评价。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 利用课堂学生自测、互测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2) 利用节清、周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 学生整理错题本进行交流。

4) 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 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 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器探求规律;

3) 进行节清周清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 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等方式。

三)评价形式:

1) 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学习本册课本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回答问题的声音、做作业的质量、上课的表现等等。

2) 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采取推磨式的方法,让组与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与综合素质评定及平时阶段性测验成绩结合起来;作业按a,b,c,d等做等级评定,并针对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适当的评语和积分;考试评价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七年级数学教学材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授课时间 58 60课时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课程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常见的几何体,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2.经历展开折叠和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4.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孟令刚。初中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1 课程名称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2 教学材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授课时间 共80 90课时。5 授课教师 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七年级全体数学教师。6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一 课程目标 1 能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常见...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高新区石佛中学。科目名称 中学数学。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适用年级 七年级。设计教师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黄国有。授课时间 共60课时。一 课程目标。从学生方面看 七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 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经过近小学6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