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发布 2020-04-03 19:50:28 阅读 9689

学校名称:高新区石佛中学。

科目名称:中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适用年级:七年级。

设计教师:七年级数学备课组:黄国有。

授课时间:共60课时。

一、课程目标。

从学生方面看:七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经过近小学6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这些都为本期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学习内容看:本期教材共安排了六个学习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基本平面图形”、“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内容的编排尽可能地展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即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使学生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经历“使用各种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以促进其形成对数学较为积极的态度。

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为改进数学学习方式提供必要的保证。

因此,本期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回忆、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学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启发,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中利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形成小,形成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网络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习的学习质量。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

学会对数字信息的处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与统计意识。学会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自信心以及耐心、细致、严格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在探索中养成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二、课程内容(课时安排+学习目标)

三、课程实施。

1、实施方法:

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学习方式。利用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2、实施形式:

1) 数与代数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强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优化;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加强方法的指导。

2) 空间和图形:加强直观教学,注重教具和课件的合理运用;注重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来认识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统计与概率: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并进行交流,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4) 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

5)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6) 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7)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

四、课程评价。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 利用课堂学生自测、互测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2) 利用节清、周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 学生整理错题本进行交流。

4) 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 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 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器探求规律;

3) 进行节清周清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 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等方式。

三)评价形式:

1) 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学习本册课本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回答问题的声音、做作业的质量、上课的表现等等。

2) 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采取推磨式的方法,让组与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与综合素质评定及平时阶段性测验成绩结合起来;作业按a,b,c,d等做等级评定,并针对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适当的评语和积分;考试评价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七年级数学教学材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授课时间 58 60课时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课程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常见的几何体,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2.经历展开折叠和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4.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孟令刚。初中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1 课程名称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2 教学材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授课时间 共80 90课时。5 授课教师 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七年级全体数学教师。6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一 课程目标 1 能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常见...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二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学习目标 三 课程实施。1 实施方法 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 启发讲解 师生互动交流 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学习方式。利用学案,通过自主预习 小组交流 班级展示 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2 实施形式 1 数与代数方面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