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
课程纲要。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孟令刚。
初中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1、课程名称: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2、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授课时间:共80-90课时。
5、授课教师: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七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6、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一、课程目标:
1、能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常见的几何体,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2、经历展开折叠和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4、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倒数。
5、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6、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7、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8、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
9、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0、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11、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12、会求代数式的值;
1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
14、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15、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16、初步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
17、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18、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19、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能制作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
20、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征,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的表示数据。
21、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过程,能合理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内容标准:1.认识常见的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能对它们进行正确的分类。
2.经历展开与折叠,切截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能从三个方向看简单物体的图形,会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体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4.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经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学习与活动中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安排:内容标准: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6.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内容标准: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2、理解代数式的含义,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3、掌握整式的有关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并会进行运算。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解释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代数式的值推断代数式反映的规律。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内容标准:1、经历观察、测量、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等简单平面图形,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3、能用数学符号表示角、线段。 借助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等工具,会画角、线段。
4、会进行线段或角的比较,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进行角的单位的简单换算。
5、经历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认识多边形和圆的相关概念。
6、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内容标准: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能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3.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内容标准:1、从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或**的活动。
2、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能制作扇形统计图。
3、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征,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4、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三、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复习学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对策
1.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方面:加强直观教学,注重教具和课件的合理运用;注重与现实世界的相联系;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来认识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有理数及有理数的运算方面:强调对有理数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有理数的运算律,重视运算的准确性,灵活性,鼓励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加强方法的指导,避免将运算和应用分离开。
3.字母表示数方面: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
让学生在倾听、思考、合作、**中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的抽象过程,体会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的一般性意义。
4.一元一次方程方面:强调领会方程的意义和作用,用“方程的观点”来分析和处理问题,避免小学所学的计算法的影响,对于方程的理解不能只限于方程的求解的程序,还应该注重未知量与已知量通过等量关系达到列出方程的过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交流,并能达到熟练的掌握方程的思想。
5.统计与概率: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体会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对于事件的可能性进行简单的**,并能进行交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进行分析相关的数据。
6.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7.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中引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8.面向全体,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四、课程评价: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利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问题,板演书写进行自评和小组内班内的互评,老师适时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2.利用作业批改情况对学生当节当周情况进行适时分析评价。
3.学生整理错题本和典型例题本,不断的进行复习巩固。
4.利用网络、资料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对于数学知识进行丰富拓展。
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
6.召开家长会,定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并共同制定学生发展规划。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 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小测和测验,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知识的运用情况。以测验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参考,同时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作出鼓励和肯定,对于学生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分析。主要检测一下方面:能否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运算,能否运用代数的知识描述有关实际问题,能否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能性的判断。
2.进行作业展览,对作业中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3.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进行单元竞赛,每周一测,兴趣小组等活动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书写课堂反思,对于每节课进行及时反思总结。
2.定期写教学感悟,并与同行进行及时交流。
3.书写教学工作总结。总结本册教学工作的得与失。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七年级数学教学材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授课时间 58 60课时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课程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常见的几何体,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2.经历展开折叠和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4.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高新区石佛中学。科目名称 中学数学。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适用年级 七年级。设计教师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黄国有。授课时间 共60课时。一 课程目标。从学生方面看 七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 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经过近小学6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二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学习目标 三 课程实施。1 实施方法 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 启发讲解 师生互动交流 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学习方式。利用学案,通过自主预习 小组交流 班级展示 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2 实施形式 1 数与代数方面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