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案

发布 2020-04-03 11:03:28 阅读 8494

桐川初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班级。教者。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

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分析,本级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基础薄弱,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少数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喜欢学习数学,但优生面不广。

三、教学目标。

1.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顽强的学习毅力和探索精神。

2. 进一步学习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体会归纳、演绎、类比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内容分析。

七年级下册共有六章: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六章,实数;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教学重点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五、教学措施。

1.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提升。

2. 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3. 认真上好每堂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4.实施分层教学,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5.利用好电子白板;挖掘优质教学资源,集思广益,注重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与合作。

六、进度安排。

七年级备课组。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

2.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

3.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及它的推导过程;

4.能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5.培养识图能力。

教学重点】1.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

2.对顶角的性质及应用。

情境引入】观察**,再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线与线相交的例子。

**活动1】

结合剪刀例子研究“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角”认识对顶角和邻补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指位置及大小)?

2)〖结论〗在(1)图中,∠1与∠2是___角,∠1与∠3是___角,∠2的对顶角是___邻补角是。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若∠1=140,你能求出其它3个角的度数吗?

**活动2】

了解邻补角及对顶角的特征。

结论〗 对顶角相等。

邻补角互补。

归纳〗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异同。

小练习: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

2)一个角的邻补角一定和它互补。[**:学|科|网]

3)邻补角是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互补的角。

例题精讲】例1 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

∠2、∠3、∠4的度数。

变式2:若∠1+∠3 = 50°,则∠3= ,2=

变式3:若∠2是∠1的3倍,求∠3的度数。

巩固练习】见课件。

课堂小结】作业〗练习5.1第1.2.3题。

教后记:5.1.2 垂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垂线的意义;[**:学#科#网]

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掌握垂线的性质1.[**:学*科*网]

教学重点】1.区分垂线和垂线段;

2.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垂线的性质1.

教学难点】怎样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学。科。网z。x。x。k]

教学过程】**1〗 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如图, 直线ab、cd相交于o,若∠1=90,求其它3个角。

阅读〗了解垂直、垂线和垂足(见p3).

理解〗日常生活中,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很常见。你能再举出其它例子吗?

**2〗 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

1)用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如图,过直线ab上的已知点p,用三角尺画ab的垂线;过直线上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3)如图,过直线ab外的已知点p,用三角尺画ab的垂线,并注明垂足。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阅读归纳〗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步骤有哪些?

由画图你知道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吗?

请注意理解"有"与"有且只有"的区别。

**3〗 怎样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

规定: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线段或射线所在直线的垂线。

1)过线段ab外的已知点p,画线段ab的垂线;

2)过射线ab外的已知点p,画射线ab的垂线。

巩固练习〗见课件。

课堂小结〗1. 垂直的定义。

2. 垂线的第一条性质。

作业〗习题5.1第5.6题。

教后记:5.1.2 垂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意义;[**:学#科#网]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

2.掌握垂线的性质1.2.[**:学*科*网]

教学重点】1.区分垂线和垂线段;

3.垂线的性质2.

教学难点】作点到直线的距离。[**:学。科。网z。x。x。k]

教学过程】复习巩固〗

1、直线相交时有几种情况?

2、怎样的两条直线我们称它们互相垂直?

3、一条直线仅有一条垂线。对吗?垂直的性质是什么?

情境引入〗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通过作图,度量,分析,总结。得出垂线段的定义和垂线的第2条性质。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的性质2:垂线段最短。

巩固练习〗见课件。

课堂小结〗1.垂线的定义。

2.垂线的性质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垂线的性质2:垂线段最短。

4. 点到直线的距离。

作业〗 习题5.1第7、

教后记: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习目标】1、理解三线八角的意义,并能从复杂图形中识别它们;

2、通过对三线八角的特点的分析,逐步培养自己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三线八角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各种变式的图形中找出这三类角。

学习过程】学前准备】

认识三线八角:如图,两条直线ab、cd都和第三条直线ef相交,我们称“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其中直线ef称为“截线”,直线ab、cd称为“被截线”。并且形成:

∠1、∠2、∠3、∠4、∠5、∠6、∠7、∠8共个角。

前四个角和后四个角这些共顶点的角都分别有对邻补角。

和对对顶角。不共顶点的角又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学习新知】认识三类角。

1)同位角:其中∠1与∠5都分别在被截线ab、cd的同旁(下方),都在截线ef的同侧(右侧),即“位置相同”,形成“f”字形。[**:学&科&

象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两个角称为同位角,即∠1与∠5是同位角。

还有其它同位角吗?写出其它的同位。

2)内错角:其中∠2与∠8在被截线ab、cd之间(内部),并且在截线ef的两旁(交错),即“内部交错”形成“z”字形,象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两个角称为内错角,即∠2与∠8是内错角。

与也是内错角。

3)同旁内角:其中∠1与∠8在被截线ab、cd之间(内部),并且在截线ef的同旁,即“内部同旁”,形成“匚”字形,象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两个角称为同旁内角,即∠1与∠8是同旁内角。

七年级数学教案

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 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 适应性 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供大家阅读参考。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1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七年级数学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 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 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 适应性 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供大家阅读参考。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1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及...

七年级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 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 适应性 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供大家阅读参考。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1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