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书p18-20。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和表达习惯。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字组织和文字运用能力,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
3.通过学习我的发现,养成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
5.通过学习趣味语文,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和表达习惯。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字组织和文字运用能力,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重难点: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多**。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课件出示)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
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
(指名回答)
师: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向
1.读《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画出重点。
2.明确交流主题(课件出示: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
3.根据要求,按什么顺序介绍最好?重点是什么?
(1)介绍奇观是什么。
(2) 怎样介绍。重点: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3)奇观怎样形成的。
(4)自己的感受。
4.组织小组内交流。巡回指导,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1)学生个人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把重点内容自己小声练说。
(2)组内轮流叙述,相互补充、指点,推荐最好的。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1.指名试说,全班点评。
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全班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2.全班交流。
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1)根据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试说
(2)提出问题或补充。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师总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上还有许多自然奇观有待大家去了解。
五、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主题:自然景观。
内容:按顺序由近到远由低到高。
抓重点讲出美或特点。
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1.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3.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划分段落。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顺序、抓特点观察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
教学过程:一、联系课文,导入习作。
师:我们学习了这一组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课件出示:习作一:身边的美景)
二、讨论写作范围。
师: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课件出示)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
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水上公园、湿地公园、公园(校园的)一角。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日出、月色、都市夜景。
三、例文赏析(课件出示)
四、明确写作结构。
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3.要写好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五、学生动笔,完成习作。
学生自主完成作文,把自己想好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突出景观的特点。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六、板书设计。
习作一:身边的美景。
用方位、时间等顺序。
自然景观:描述出美。
准确、形象的语言、多种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我的发现,养成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
3.通过学习趣味语文,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养成边读边想象的习惯;积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
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
1.指名读小林小东的对话。
2.说说你从小林小东的对话中学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在书中画出“读描写景物的文章,边读边想象,就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说说课文中,你读哪些句子时也“边读边想象,就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看看谁描述的想象画面最美。(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师总结:读书时边读边想象,如身临其境,能更好地欣赏文章所描绘的美景。(板书)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四副对联,自由读,指名读。
2.说说你发现了四组对联有什么特点?
四组对联均写景。对联中上下联是对偶关系,如雾对天,锁对连,绿水对青山,皱面对白头。)
3.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指名回答)
4.尝试背诵诗句。
三、趣味语文。
1.学对联,辨“好”字的读法。
1)课件出示对联,学生自由试读。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2)指名读对联,大家判断是否正确。
3)生读后说说这样读有什么意思?
4)师生总结“好”的读音及意思:hǎo:容易,方便;hào:喜欢。
5)师生再读对联。
6)分享课下搜集的类似对联。
2.读回文句。
1)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被盖上的五个字看看有几种读法。
2)小组读回文(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3)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每句话的意思。
4)出示课外回文,生试读。
清心明目”、“不可一日无此君”(课件出示)
四、课堂小结。
师: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五、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读书时边读边想象。
日积月累:回文联、叠字联。
趣味语文:回文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四 自主探索日积月累。欣嘉园第一小学张文菊。教学目标 1.我的发现 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2.日积月累 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 的 地 得 的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3.拓展延伸 通过阅读图画,看图...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备课
课题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 口语交际习作 能说 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能抓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 我的发现 发现句子的特点,读懂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学习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3 日积月累 积累关于动物的成语,借助字典把成语读正确。丰富词语积累,激发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4 趣味语文 练...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能把一处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观,按顺序写具体,突出景物的特点。3.提高学生的观察 想象及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同学们刚刚进行了关于自然景观的口语交际,看得出你们不仅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内心还涌动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