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二

发布 2020-03-23 15:28:28 阅读 4838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二。

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a、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b、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c、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

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a、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b、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a.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b.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我总会想起还有。

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通过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 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及主题。3 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 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和热爱 对桂花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的赞美等。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再现 摇桂花 的情景,感...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育资料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桂花雨 教学设计。桂花雨 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琦君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反映出纯真的童趣和淳朴的情感。全文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乡情。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阅读是...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随感

这篇课文是台湾的作家琦君写的,她早年在杭州读书,家在江浙。1949年赴台湾,那个年代过去的人,老了大多思乡,落叶归根,人老思乡,是常理。正如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的诗作 乡愁 一样,又如酿造的高粱酒,愈是有年头愈是香醇。作家写此文追忆童年于摇花乐,寄思乡于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前者在文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