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桂花雨》的直观教学。
整篇文章是以乐作为全文的情感基调,作者是通过对童年摇桂花的快乐回忆,来向读者抒出自己对童年、对往事、对家乡的怀念。如何带领学生通过品评语言文字,走进那个香气四溢的村庄,感受摇桂花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作了这样的设计:
一、感受桂花香。
课文以桂花香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之所以最喜欢桂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的香。文中三句话具体写出了桂花的香: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香味的迷人是极其抽象的感受,因此,教学时,我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说说:前些日子,校园里桂花盛开的时候,它的香味也让你觉得迷人了吗?为什么?从而感受桂花香的迷人。
第二句中的一个浸字,把桂花香味的浓郁、持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教学时,通过对香飘十里、至少、十几家、没有不等词透彻理解浸在这里的妙用。
第三句沉浸的理解,则分了两次去体会的。刚开始对沉浸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就是说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四溢,人们沉浸在浓浓的花香里;花谢后,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喝上一口桂花茶,品上一块桂花糕,满嘴生香。这仅是桂花本身给人们带。
来的香。后来的理解则深入了一个层次,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分享的喜悦,这香是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二、感念摇花乐。
作者写摇花乐,一方面是通过自身感受来体现它的乐趣,这是正面描写,一方面则通过父母对桂花的喜爱和摇花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侧面来描写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直接找到了具体写我摇花乐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联系前面的内容说说我知道可以摇桂花后,为什么这么乐?那是因为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是我盼望已久的事。
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再来让他们从我摇花的动作、语言体会摇花乐,通过朗读表达感受到的快乐。此时,学生情感的抒发就再自然不过了。在深切体会到摇花乐后,让学生展开想像,桂花雨像什么?
怎么落下的?在放飞学生想像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摇花带来的无穷乐趣。
孩子喜爱桂花,乐于在树下摇落它们,那父母是否也和他们一般喜爱桂花,乐在其中呢?我让学生从第二到第四自然段中找找句子,体会体会。母亲怕台风打落了桂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母亲珍视桂花,在洗净双手后才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母亲与全家一起拣桂花、晒桂花、收桂花、用桂花泡茶,做糕饼,体验着收获的快乐。
从而,体会到家乡的桂花已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部分。这一方面从侧面体会摇花乐,另一方面则是为感悟思乡情作铺垫。
三、感悟思乡情。
成年后的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同是桂花,难道真是家乡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吗?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吗?之所以这样直接切入,是因为对前面的铺垫有足够的信心,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
这是学生的回答,可见,他们也体悟到了这浓浓的思乡情了。这是母亲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眷恋,其实也是作者真是情感的写照,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到这一点,我还为他们出示了琦君的一段文字。让学生在体会到作者思家、念家,盼望回家,渴望团聚的情感时,激发他们阅读琦君散文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随感
这篇课文是台湾的作家琦君写的,她早年在杭州读书,家在江浙。1949年赴台湾,那个年代过去的人,老了大多思乡,落叶归根,人老思乡,是常理。正如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的诗作 乡愁 一样,又如酿造的高粱酒,愈是有年头愈是香醇。作家写此文追忆童年于摇花乐,寄思乡于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前者在文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二
小学四年级语文 桂花雨 教学设计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 读题 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a 自由读文,读准字...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后记一
小学四年级语文 桂花雨 教学后记一。在默读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这个环节,我欣喜地发现与昨日的课堂相比,学生对细节的敏感度大大提高,抓住那些毫不起眼的隐藏在平凡文字中语句,深切地感受着童年时桂花带给我的种种快乐。我也因此而精神大振,一个劲儿地夸他们会读书,有见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充分思考 充分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