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设计

发布 2020-03-21 10:19:28 阅读 3535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聚聚散散 (1)

课型: 新授总课时数:第1课授课时间:3月9日。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教学反思。由于是运用多种工具做构图,我没用让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完成,因为作业本太小,不能更好的给大家发挥的空间,我让大家在4开白纸或宣纸上喷画找出聚聚散散的效果,然后再根据自己的作品,添画完成。

第一课:聚聚散散 (2)

课型: 复习总课时数:第 2 课授课时间:3月12日。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教学反思。刚开学,同学们的状态还不算集中,我利用孩子们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利用牙刷、小喷枪、毛笔、彩水、墨汁等材料,让他们自由喷洒,利用相近色进行画面底稿制作,然后,看自己的喷洒效果像什么,再来添画主体,效果果然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一节课下来,大家意犹未尽,喷散的效果大多数不尽理想,我抓住这一时机,让同学们总结自己在哪些技巧上失误了,很快大家意识到,水墨过多,过浅、过杂效果都不理想,而且只有宣纸上的效果最佳,好了找到不足点,下节课继续动手,喷洒聚聚散散的效果,经过2节课的反复实践,做出了《海底世界》、美丽的春天、飘洒的树叶、天女散花等等奇妙的作品,同学们都很满意,这种绘画效果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情趣。

第二课:点的魅力(1)

课型:新授总课时数: 第 3 课授课时间:3月14日。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纸上不同位置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2.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具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产生动感)

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

(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

教学反思。我只是引导同学们线上教材范例,并讲解了远在构图中的不同位置的不同寓意,大部分同学没有创意,只是简单的临摹,还少数同学没有完成作品。

第二课:点的魅力 (2)

课型:复习总课时数: 第4课授课时间:3月18日。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纸上不同位置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2.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具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产生动感)

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

(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

教学反思。小圆点的魅力,开始同学们误以为用好多圆点组成画面就可以了,拘泥于教材的范例,我搜集了大量用圆来表示的图画,开拓大家的视野,拓宽了对园的事物的认知,并能在构图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如:

很多男生用圆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汽车、飞机、大炮、轮船之类,女生们则点画出,海底世界、美丽家园、鲜花朵朵等等,同学们在运用圆点的同时还了解了圆点在构图中的含义并得到很好的运用。

第三课:黑与白 (1)

课型: 新授总课时数; 第 5 课授课时间:3月20日。

教学目标。

四年级美术下册《动物的脸》教案设计

四年级美术下册 动物的脸 教案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 造型表现 领域课程,是继 用彩墨画鱼 之后的又一节中国画学习活动课,课程标准建议本学段学生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 墨 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的造型活动,本课是以动物脸部为主题创作内容,旨在通过观察分析动物脸部特征,运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四年级美术下册《动物的脸》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属于 造型表现 领域程,是继 用彩墨画鱼 之后的又一节中国画学习活动,程标准建议本学段学生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 墨 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的造型活动,本是以动物脸部为主题创作内容,旨在通过观察分析动物脸部特征,运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审美素养。本学段学生对...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校徽设计》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美术四校徽设计年级上册 校徽设计 教案设计授课时数1课时授课方法教教学目标 学1.体验标志的艺术美。目2.初步懂得标志设计的方法。标3.能对标志进行构思及设计草图重。点知道校徽设计的基本方法。校徽设计的方法。授课类型设计课。讲授法。难点。教。一 导入新课生活中有一种图形符号,它很普通也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