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

发布 2020-03-15 02:17:28 阅读 4885

初二语文教学案。

人琴俱亡》教学简案(1)

主备人:李彩霞参备人:刘华斌、柏汉国、孙祝娜、李维国。

学习目标: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一。导入: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

二。《世说新语》及作者:

此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刘义庆撰。南宋文学家。

三。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音。你能读准下列划横线的字音吗?

病笃语时了不悲此以丧矣索舆来奔丧...弦既不调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四。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翻译文言文方法。给下面的字词注释。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3.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素,向来,一向。琴,动词,弹琴。径,直往。既,已经。

6.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恸,痛哭,极度悲哀。良,很。亦,副词,也。卒,死。

五。课堂交流:

1.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一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二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

2.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

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

3.请合上书回忆: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明确:“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由此归纳;全文仅84字,就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只言片语或细微的举动,也就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才使得人物这样鲜活。三、课后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语时了(liao, le )不悲3、弦既不淍(tiao,diao).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3、语时了不悲..5、因恸绝良久..6、子敬先亡.亡羊补牢.

7、楚王闻之,吾欲辱之,何以也?..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三、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

2、何以都不闻消息.4、子敬素好琴.

)2、便索舆来奔(ben, ben)丧4、因恸绝良久(dong,tong).

良久,月余亦卒。

初二语文教学案。

人琴俱亡》教学简案(2)

主备人:李彩霞参备人:刘华斌、柏汉国、孙祝娜、李维国。

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一、课堂学习。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

——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

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

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下列字注音猷( )

笃( )恸( )

舆(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何以都不闻消息(..1)语时了不悲。

译文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子敬素好琴(.

此乃英雄也(.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10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同步练习

人琴俱亡。一 下列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 王子猷 y u 病笃 d b 径 j ng 入琴弦 xi n c 掷 ch ng 地悲恸 t ng d 卒 z 不调 ti o 二 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一项。1 何以都不闻消息 a 总是 b 竟 c 已经。2 语时了不悲 a 结束 b 可能 c ...

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测试题

第十三课人琴俱亡。课时速达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 月余亦卒 2 便索舆来奔丧 3 便径入坐灵床上 4 弦既不调 答案 1 死 2 轿子 3 一直 4 协调2.翻译下列句子。1 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译文2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译文。答案 1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 为什么总听不到 子敬...

八年级语文 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海南华侨中学杨颖欣。一 导入。师 有一个人,他爱竹,即使暂居一处也要在庭院中种满竹子 有一个人,他天性自由,潇洒大度,也不乏敏感,在突然醒来的雪夜里,四顾茫然,想起远处的朋友,便趋舟前往。江南的雪,如同他的思念。不需要把酒言欢,只是望一眼,已足够。这一个人,说他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