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3-10 08:31:28 阅读 1652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 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 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配乐范读、打拍朗诵、足踏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2. 利用“主题”来建构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区分与整合。

3. 古诗四步教学法:知诗-诵诗-析诗-品诗。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利用多**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次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内外,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重点突破:多形式反复诵读,情景教学,名句赏析。

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

难点突破:利用多**辅助手段、名句赏析、讨论合作,帮助学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鸣。

教学方法:1. 诵读法。

2. 情景教学法。

3. 讨论点拨法。

4. 古诗四步教学法。

学习方法:1. 朗读理解。

2. 小组合作。

3. 发挥想象。

教学用具:春江花月夜》磁带、多**课件、《明月几时有》歌曲磁带、《水调歌头》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引词)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

二。 初步感知:教师**《明月几时有》歌曲,多**配以优美画面。

三。 指导学生朗读:(诵词)

1.)教师范读全词(配以《春江花月夜》),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提示重点字读音(多**出字)

阙(que)琼(qiong)绮(qi)胜(sheng)

八年级语文下《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姓名 夏祖敏单位 赫章县达依初级中学。个人简介 我叫夏祖敏,2006年7月1日毕业于毕节学院 综合文科 毕业后一直在赫章县达依乡初级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现为中教一级教师。本人从事语文教育已经有9年了,在教学工作中一贯遵循 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 在工作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对教育方式的研究。以爱...

八年级语文教案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 教学设计7 八年级语文教案。初中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课文题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讲授教师 谢中洲。教材分析 苏轼的 水调歌头 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有着极其丰富深广的意蕴,它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达的境界氛围,在月的阴明圆缺当中阐明人生哲理,贯穿着对于自然 宇...

八年级语文教案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 教学设计2 八年级语文教案教学重点 一 读懂 背诵这首词。二 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